耿马总佛寺

更新时间:2024-09-26 20:10

耿马总佛寺,傣语洼细利专勐,是位于云南省耿马县耿马城郊的一座寺庙,属巴利语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

佛寺简介

耿马总佛寺包括大殿、过厅、戒堂、塔、僧舍、庭院、围墙、寺门等部分。大殿主体为砖木结构,殿内有两排平行的巨大木柱作主要支撑,巨柱外两侧又承接副梁,形成偏厦。中堂与偏厦组合为三重檐建筑,上盖青灰瓦。殿高约30米,宽15米,长27米。左右走廊宽约3米,走廊外有一道1.5米高的矮墙环绕。殿内西端的释迦牟尼佛像后还供列八尊泥塑像,除水神乌保谷外,其余八尊全是阿罗汉像,即阿拉含、阿底牙、微拔、关定牙、麻哈南木、阿达理、麻哈加乍(大肚罗汉),这是受内地汉传佛教的影响而不同于德宏、勐连和西双版纳的地方。大殿东端正门外增设一过厅,厅内竖两棵6米左右高的砖柱和6棵巨型木柱作支撑,地面铺青砖。过厅中部屋顶为一重檐一面坡,檐上方又增设一歇山顶,二面坡。因此这三面坡刚好错落在大殿的上檐与中檐之间。另外,过厅两侧的顶部又分别建有二重檐,并与大殿的中檐戗脊和下檐戗脊相衔接。这种布局使正殿和过厅形成重叠错落、富丽堂皇的外观。

大殿基座高出庭院约一米,从庭院起步跨数级石阶即可登入厅堂。石阶两旁竖立石狮一对,昂首蹲伏,作守卫状。石础外侧刻有家畜、花卉、龙、凤、狮等浮雕。过去庭院中还建有石塔一座。鼓房内有铜钟一口,高五尺,直径三市尺,重2665市斤,上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八个大字,落款为“道光二十七年几次丁未仲夏十六旦世袭耿马宣抚司罕恩沛虔诚献”。塔和钟均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1年以后,对总佛寺进行修葺,共筹集金24万元,其中中国佛教协会资助16万元,耿马县资助4万元,佛教信众和各方友人捐款4万余元,1988年10月破土动工,1990年4月竣工。赵赴初先生题写寺名“耿马总佛寺”。目前全寺僧侣保持在40人左右。

景区美食

稀豆粉米线

稀豆粉米线:是临沧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制作以豌豆粉、米线为原料,配以佐料而成。将豌豆

番茄南泌

粉调成浆过滤后煮成稀粥炖好备用,在烫好的米线上盖以稀豆粉,拌上芝麻、生姜、油辣椒、花椒油、蒜泥、青蒜叶、味精、酱油等,食之味香可口。

番茄南泌

番茄南泌:即用番茄做的酱,是傣族的一道特色莱。制作时,将番茄放在火炭上烧熟,撕去皮,放在碗里,加上葱、蒜、辣椒、 芫荽、盐等佐料。用研舂捣细拌匀即可食用。其味酸辣清香 可口,用来蘸炸牛皮、薄荷、苦笋等菜,味道甚佳。

特别提醒

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

“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二忌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三忌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地方购物

永康芒果

永德县特产。永德县气候适应多种水果生产,有小勐统的梨、乌木龙的葫芦梨、勐底的荔枝、 忙况的石

榴、明朗的木瓜、亚练的柿子等等,最为著名的要算永康芒果。永康芒果以勐底农场为集中产地,1991年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主要品种有马切苏、缅二芒、大青蜜芒、秋芒、留香芒、吕宋芒、红云芒、缅三芒、红桃芒、大白玉、 鹦鹉芒、生吃芒、香蕉芒、珊瑚芒、五采芒等。1991年总产达300余吨,畅销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渡口等大城市。加工成罐头食品有芒果酱、芒果脯、糖水芒果。

临沧土矿

临沧县境内特有矿产硅藻土、高岭土,均以产量和质地享誉省内外。硅藻土分布于勐托完招一带,矿带长约10公里,储量约上亿吨,博尚镇建有瓷厂开发利用。高岭土,伤称白土,在博尚探明矿床2处,圈内l处。所产高岭土均为砂质高岭土,可作高级陶瓷配料。细腊矿点查明远景储量上万吨,探获的工业开采储量丰富。县内于1994年建有高岭土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利用。丹麦、日本等外商纷纷前来订货,专家预测可建成亚洲最大的高岭土企业。

凤尾条帚

凤庆县特产的以天然植物制作的扫除用具。凤庆条帚苗原料多,制作工艺精致,所产条帚有帚苗柔韧性好、不易折断,捆扎紧严、不易脱落特点,亲友往来常购之以赠。

官方资料

耿马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县境为佛寺众多。坐落于县城北面的耿马总佛寺,是耿马县城保存下来

的一座古寺。傣语叫“洼专勐”,因其最初由耿马土司府捐功德修建,俗称“官缅寺”。“11.6”地震后重新修缮,定名为“耿马总佛寺”,耿马总佛寺是耿马傣族人民重大节庆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历史悠久,文化蕴藏丰富,现已被列为对游人重点开放的佛寺。 在土司统治时期,“官缅寺”是耿马土司辖区小乘佛教摆润派中的总管佛寺,在佛寺组织中居最高地位。据耿马地方史料记载,耿马总佛寺最早兴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71年)。经苍桑、沐风雨、佛寺几经浩劫,几番修葺,已走过二百多年的峥嵘岁月。

佛寺座西向东,整个建筑群由佛殿、戒堂、僧舍、膳堂、藏经楼、舍利塔、门亭围墙组成,总占地面积为5543平方米。走进耿马总佛寺,犹如踏进一方净土。这里草木葱茏,绿茵如碧花香四溢、洁净幽然,隐隐传来僧侣们朗朗的颂经声。

佛殿作为佛寺的中心建筑汇集了整个佛寺的艺术精华,汉、傣能工巧匠将两种民族的建筑风格揉舍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统一,富于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历史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在小乘佛教佛寺建筑中,佛殿屋檐层次,殿基高矮标志着佛寺的级别和地位,耿马总佛寺为三重檐七坡面的土砖结构建筑,佛寺青砖蓝瓦,飞檐斗拱,精雕彩绘,雄伟壮观,岁月悠悠,殿基古老的石砖经受岁月风雨的剥蚀,依然完好无损,浮雕花纹图案清晰可见,给人予古朴凝重的感觉,抬阶而上,佛殿正门前方置列一对麒麟,昂首翘尾,威然雄视远方。佛殿正门装饰讲究,镂雕彩绘,花鸟人物形态名异,栩栩如生,正门上方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林初先生亲笔题“耿马总佛寺”的匾,进入佛殿,仿佛置身于一个金殿辉煌的艺术殿堂。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傣家人从泥塑、雕刻、绘画到剌绣、剪纸等多种艺术创作,可以感觉到傣族佛教文化的博大深遂。殿堂内的陈设,由佛座、僧座、经台三部分组成,佛座属于大殿中堂靠后,供奉“古德玛”(释迦牟尼)坐像一尊,坐像四周及后面塑小佛像一排。释迦牟尼佛教,以金粉饰之,佛像身披金黄袈裟,佛像顶端悬宝盖,佛像面容半润,神态安详,熠熠生辉,把整个殿堂映衬得气宇不凡。佛像四周鲜花簇拥,烛光点点。佛像正前对称的梁柱上两条雕塑的戏珠飞龙,造型生动有力,工艺精良,堪称精品。佛殿四周悬挂着“宝伞”和“幡”,每一幅“ 宝伞”和“幡”教称得上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显示出傣家妇女剌绣,剪纸方面的技艺,剌绣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多以珍禽瑞兽,四时花卉为主,傣家人把现实生活自然景物加予真实横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柱悬的画布极富地方民族特色,傣家人把佛经故事分条块在白布上勾勒填色,画风雅拙,表现手法细腻,最常见的有《佛主出家的故事》、《南吾弄》等传说故事。

佛寺与佛塔是一个和书谐统一的整体,在傣族地区历来有寺必有塔,塔为寺建。在佛殿右前方,一座舍利塔掩映于绿林中,风起时,塔玲叮铛作响,这为古寺增添了生趣。在傣家人心目中,菩提树是一种神树,认为栽种一棵菩提树等于积升长老的功德,只要您走出傣家村寨,走进佛寺,随处可见这种挺粗壮、枝繁叶茂的菩提树。

佛寺在傣空人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位置,似乎傣家人一生中都离不开佛寺。傣家男子自幼要到佛寺过一段僧侣生活,换取法名,可涌经文,接受佛教教规教义,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说,在这傣乡,佛寺是传播傣族传统文化的摇篮。

宗教活动

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宗教活动,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赕佛赶摆时,这里人潮如织,非常热闹,善男信女沐浴更衣后,带着鲜花、蜡条、米花前来拜佛,敬献斋饭、瓜果、施舍众僧,人们为已故亲人滴水祭奠,超度亡灵。傣历新年到来时,傣家人要揭去佛像佛良,用香水沐浴佛像,傣家卜少卜冒邀约结伴到山上采撷鲜花,到河边盛起洁净的细沙,举行隆重的堆花、堆沙活动。在吉庆的日子里,傣家人敲响了象脚鼓,男女老少,不分僧俗,大家尽快洒圣洁的水,互致祝福,水花飞溅,幸福和喜悦洋溢在每个傣空人的脸上。

现任方丈

耿马总佛寺现任方丈召祜玛国晚,云南耿马县人,兼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云南省佛教协会理事,省政协委员,耿马县政协委员,县佛教协会会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