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公桥

更新时间:2024-11-01 13:44

聂公桥是天津境内桥梁,是聂士成为国捐躯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忠节,并在天津建专祠供后人瞻仰。该桥以聂士成牺牲处八里台桥命名。

简介

聂士成,字功亭,1840年生于合肥北乡岗集三十铺村聂祠堂郢一农家。他幼年丧父,家贫如洗,母子俩靠租种几亩薄田收点旱粮相依为命。聂士成的母亲生性豪爽,以有烈女之风闻道乡里。某日,一姓夏的商贩为歹徒追杀,躲进聂家求助,被聂母收纳藏匿,商贩幸免于难。那次风波后,受到聂家母子热情相救的夏姓商贩弃商从戎,便力邀聂士成也去当兵。此时聂士成已在乡下由母亲择了一位农家女完婚,并有了长子聂宪藩(聂宪藩后毕业于东京振武学校,民国时曾任安徽省长),但志存高远的他不安于家中穷得丁当响的平常生活,毅然别母撇妻步行赶往临淮关,投奔已当了哨官的夏某。这支队伍属袁甲三部。

聂士成为国捐躯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忠节,并在天津建专祠供后人瞻仰。其牺牲处八里台桥改名“聂公桥”(今城南水上公园北侧,毗邻南开和天津大学),桥畔树碑“聂忠节公殉难处”,两边联语:“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化作怒涛飞海上;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

历史意义

19世纪50-60年代,太平军、捻军起义风起云涌。安徽、河南、山东、江苏交界一带是农民军的主战场,袁甲三部也就成了“剿捻”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主力之一。袁甲三是河南项城人,道光进士,历任帮办团练大臣、督办安徽军务钦差大臣。聂士成在袁部充马前卒,东奔西突,冲锋陷阵间隙钻研兵书和文化,逐渐当了把总。1863年袁甲三死后,聂士成转入淮军李鸿章部“铭字营”,随刘铭传转战皖、苏、浙、闽诸省,逐渐晋升副将、总兵。他和同为合肥人的王孝祺、章高元并称淮军后起三总兵。

1883年12月底,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海军孤拔舰队进攻台湾,拟占据该岛作为其远东海军的补给基地。1884年7月16日,以巡抚衔督办台湾事务的刘铭传秘抵基隆,和孤拔舰队展开历时8个月的台湾保卫战。在法军一度强行登陆占领基隆的危急形势下,刘铭传电告朝廷请求援军。当时许多将领被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吓破了胆,贪生怕死,畏葸不前,而聂士成主动请缨驰援台湾。

1885年1月底,聂士成率800名勇士租用英“威利”号轮船自山海关启程南下,为防与船坚炮利的法国舰队在海上相遇,他指挥运兵船绕道台南登陆,然后披荆斩棘,跋涉1300里,终于赶在基隆决战前到台北,和刘铭传守军会师。

此前,刘铭传所部在基隆河一带与法军对峙时处于劣势,台北要隘月牙岌岌可危。聂士成策应刘铭传的“扼主围堵”战术,在台岛民众配合下,与登岸的法国海军陆战队展开激战并予敌以重创,迫使法军残部退回舰上,并灰溜溜地离开台湾本岛。

1885年10月12日,清政府宣布福建省台湾府改建为台湾省,以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不久,聂士成奉命返回北洋,统领庆军,驻节东北旅顺口。

聂士成领兵在辽东、河北一带驻防十多年,比较早地意识到来自沙俄和日本的侵略威胁。他曾亲率三名武备学堂学生和一名翻译巡游东北边陲8个月,行程23000里,视察防务,编制守土方略,测绘军事地图。他把沿途所见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10余万字的《东游纪程》一书,认为沙俄“贪心不死,每思开扩土地”,而日本对朝鲜也是虎视眈眈,朝鲜与中国,如唇齿相依,“若有疏失,非独伊一国之危,亦我国之大患也。”

事态的发展,正如聂士成所料。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0月下旬,一路日军从朝鲜义州附近渡过鸭绿江进攻中朝交通要道九连城。聂士成部等40000余清兵沿江布防御敌。战斗中,部分清军惧敌,稍一交火便为保存实力而退却逃命,而腹背受敌的聂士成则坚持战斗,直到孤立无援后才撤。随即,聂士成又率部扼守摩天岭。

摩天岭

摩天岭又名大高岭,是日军进逼沈阳的必经之地。面临敌强我弱的态势,聂士成制订了缜密的防守策略,即不仅仅据险死守,还要灵活出击,和敌人打心理战、麻痹战。他要士兵在重峦叠嶂的丛林深处遍插清军旗帜,以小股多组分散击鼓鸣号,同时聂士成的轻骑队不时主动搔扰,闹得敌人疲于奔命。聂士成亲领精兵数百乘夜幕披风雪奇袭驻连山关的日军,击毙日将富刚三造,然后克分水岭,进逼草河口。

1895年1月25日是农历的除夕。聂士成并未丝毫松懈军营的防务,他估计敌人会乘大年三十来偷袭,“乃置酒饮将士,预设伏以待”。是夜,500名日军还未摸到我方营地,就被埋伏在营前雪地里的我军将士打得人仰马翻,仓皇逃命。侵略军对聂士成的指挥策略,既佩服又恐惧,不再敢轻举妄动。而摩天岭这道天然屏障,有了聂士成部的守卫,更是成了铁壁铜墙。

聂士成率部坚守摩天岭、连山关4个月,苦战10余场,使敌人未能寸进,也使聂士成“中外皆钦其名”。不久,清政府调聂士成入关,授直隶提督。

直隶(今河北和京、津一带)提督有镇守畿辅、拱卫京师的重任,聂士成丝毫不敢懈怠。鉴于甲午战争中清朝的“八旗兵”和操老式武器的淮军已不堪洋枪洋炮一击的惨痛教训,聂士成和一些有识将士在朝廷支持下,编练新式陆军。

聂士成先从驻防直隶的淮军中挑选精锐,组建了30营约15000人的武毅军。这支经严格操练演习的队伍较多地使用新式武器,分设马、步、工、辎诸兵种,以随营学堂教习兵法、格制、测绘、对垒和汉文、洋文,建制袭照德国陆军,既严格又科学。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更加专横集权。她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节制北洋海、陆军,新建北洋武卫军。按武卫军组建方案,聂士成所部为武卫前军,董福祥所部为武卫后军,宋庆所部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所部为武卫右军,荣禄自募亲兵成立武卫中军。其中聂士成指挥的武卫前军扼北洋门户,是北洋军中的劲旅。

1900年,日、俄、英、法、美、德、意、奥藉口替清廷“代剿”义和团和保护本国侨民,组成八国联军,入侵华北。6月10日,大批联军从大沽登陆,拟经天津向北京进犯。6月17日,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聂士成奉命在天津迎敌。战前他已意识到此番形势的险恶,派人将老母亲送回合肥,表达了“士成在一日,天津有一日”的视死如归的决心。他将所部除留下5营在芦台驻守,其余各营上万人全部开往津门迎敌。而时在天津附近的义和团也有30000之众,此时和朝廷“捐弃前嫌”,以大刀长矛和赤裸的胸膛抗击侵略者。

天津保卫战打响。聂士成率部从城南迂回小西门,架起大炮狂轰租界和跑马场,迫使敌人龟缩在跑马场地道内,而“租界各洋行,为毁者大半”,“华人此次甚勇敢,为从来所未见”,联军如此惊呼。第二天,聂士成部又进一步缩小对敌包围圈,并与马玉昆部合力,一度夺回老龙头火车站。

凌晨,英、法、美、日、俄大批援军赶至,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黎明时分,聂士成所部被迫退守八里台。这时,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四面环击,枪林如雨”的危险局面,聂士成指挥全军将士奋勇鏖战达4小时,无惧无畏。交火中,聂士成7处中伤,“腹破肠出,犹挥军前进”,直至壮烈牺牲。他初负伤时,身边近卫再三恳请背他下火线,但他表示,“吾未瞑目,必尽吾职”,坚持与阵地共存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