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30 19:05
1937年逝世。
聂豫幼年聪明乖巧、博学多才,深得长辈们的喜欢。18岁时,聂豫在父辈的丝行里接触三江之客,广收百家之言,即产生了为民报国之志。他认为列强凌弱,华夏不振,皆是满清为害,发誓与满清势不两立,并当众剪下辫子,以明志向。1904年,聂豫辞父别母,身背心爱的二胡,手提简单的行李,踏上了赴汉求学的长路。
聂豫到了汉口,先入方言学堂。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早已通过秘密组织传到武汉,学堂不乏新派人物。在汉口,聂豫于课余饭后漫步街头,不自觉到茶馆听书,一次书毕人散,他忍不住上前操起说书先生的琴弹了一曲。由于技巧娴熟,大得老板赏识,叫他常来常往。后来,聂豫联系当时形势,编了《王让吞炭》、《亡国恨》、《碎琴缘》等段子,加入说书行列。由于他编的段子内容新、格调高、弘扬了民族正气,揭露了满清王朝的腐败与无能,使许多军界人士、学生、商人、居民都喜欢听。革命党人即暗中与其联系并接纳,蒋翊武、张难先、孙武等对他极为赏识,亦相见恨晚,愿同生共死。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武昌发难,举行了震撼全国的辛亥首义。第二天聂豫从汉口渡江,就任革命军都督军务部参议职,协助军务部长孙武指挥作战。 不久,清军反扑,战局紧张。聂豫亲自化装渡江侦察。侦察当中,曾说服一清军机枪连连长率一连人枪归顺革命军。汉阳失守后,武昌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急,革命军中有些将领意志动摇,打算放弃武昌。聂豫主张坚守待援,他亲率士兵挖壕备战,誓与武昌共存亡。
这时,孙中山先生闻讯,从海外归来,各省革命党人纷纷树旗独立。清帝见大势已去,被迫宣布“逊位”。南北议和后,孙中山于南京建都,成立国会和临时政府。国府曾电邀聂豫主持农林部工作。聂辞未任。
武昌首义成功,聂豫立下了赫赫战功,但袁世凯却对他恨得咬牙。1916年初,袁世凯窃国称帝,孙中山发动第二次革命讨袁护国,聂豫又任讨袁军湖北第一区司令部参谋长,于武汉率旧部起义,因事机不密,遭敌围攻而失败,聂豫等逃往上海寓居法租界。他往上海期间,曾组织革命党人赴武汉行刺北洋军阀要员。当时报纸上经常报道聂豫组织暗杀的消息,北洋军阀曾悬赏1000元缉拿他。但聂豫以他的勇敢和机智,一次又一次逃脱追捕。
在这段时间,聂豫曾回过一次河溶,时间当是1911年春。当时“聂广成丝行”已经倒闭,只剩下房子一幢,聂豫为了筹集倒袁资金,便将房屋作价一千元卖给了河溶街上的刘“拔贡”。
聂豫回武昌后,住古楼洞寓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董必武交往甚密;董很赏识聂的勇敢机智,聂豫却非常佩服董的文才卓识。这段时间两人曾结伴秘密到过河溶。
1926年7月,国共合作,组织国民革命军北伐。辛亥革命元老聂豫应邀回当阳领导武装起义。9月上旬,组织了1800人的武装力量,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军长江上游先遣军,于9月12日午夜,发动武装起义,一举破县城,活捉北洋军阀的县知事程国藩,开监释放无辜百姓,取得起义胜利。随后,率部连克荆门、钟祥两县城,迫使远安守城部长投降。驱逐了荆门县知事毕世房,赶走钟祥县内天主堂的洋教士,给北洋军阀以沉重的打击,配合北伐军攻克武昌。10月上旬,聂豫赴武汉与北伐军联系,李超然接替其职。
聂豫一生戎马倥偬,虽然回河溶次数不多,但他对故乡是热爱的。由于他的薪俸稳定,曾对家乡进行过不少接济,有故乡人到了武汉,他总要送些盘费。但他对亲属却要求很严,要他们好好学知识,勤俭过日子。
聂豫住武昌古楼洞寓所时,董必武、张难先、孙武等经常到他家作客。每逢这时,聂豫总是将养子春旺拉到他身旁站定,要他向前辈行礼。
养子聂春旺长到15岁时,聂豫对他备加喜欢了,管束得也更加严格了。一年秋天,养子从河溶老家到了父亲那儿,父亲非常高兴,连说:“好,好!”问饥问暖。落了座后,父亲却严肃地对他说道:“旺,你长这么大了,该学规矩了。”恰在这时,董必武进来了。董身着长衫,先生打扮,坐下后,十分客气地询问聂豫家乡当阳的风土人情和习俗,问得既仔细又随和。只一会儿,聂春旺就同董必武熟悉得像一家人似的。董必武告辞后,聂豫又对儿子:“旺,今后送客人出门时,两手要垂直才对呵!”
“九一八”、“七七事变”后,大好河山沦陷敌手,这些激怒了这位辛亥革命志士,恨自己年迈不能上前线杀敌。1937年南京失守后,日机轰炸武汉,房屋受震,这位辛亥革命老人终于含着未竟之愿,与世长辞了。 死后葬于武汉葛店方坡,董必武、张难先送了挽联,张难先为之撰写了碑文。
聂豫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讨袁护国、北伐战争,为救国救民,为振兴中华,不畏艰险,英勇奋斗,作出了不朽贡献。党和人民政府没有忘记这位辛亥首义志士,不仅在武昌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内留有的芳名,1965年,董必武副主席来当阳视察河溶中学时,还向校长打听过聂豫后代的情况,并交待照顾好这些革命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