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5 23:11
职业乞丐是指在某一城市或地区形成一定的人数规模,自身并无临时困难、能够自行解决食宿等基本生活问题,但长期选择乞讨这一行为,以讨要钱财为主要目的,拒绝政府临时救助的这一类人群。
装病 常见地:医院
这一招经常出现在市区内较大的医院门口或附近,乞讨者一般跪地乞讨,身旁立一块纸牌,表示自己或家人身患绝症,无钱医治。此招在医院附近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医院附近出入的大多是患者或病人家属,此类人群在经历过病痛或家人患病之后,对类似经历的乞讨者必定怀有较大的同情心。因此此招一直被职业乞讨者们屡试不爽。
租娃 常见地:公园
这招有一定的难度,背后需要有组织配合和专业的流程。首先,团伙负责人需到农村和落后地区租娃。同时,在贫困的农村家庭,残疾儿童被视为累赘,在听说能够有机会进城挣钱的时候,家长们便同意以一定的价钱将残疾儿童租给乞讨团伙。第二,此招一般出现在公园、茶铺、农贸市场,乞讨者利用休闲或买菜人的同情心以及厌恶来乞讨。
示弱 常见地:商业区
此招一般有固定的地点。一般出现在离写字楼或者高档住宅区不远的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如公交站、商场门口等。乞讨人员一般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他们大多衣衫褴褛、弱不禁风。他们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来乞讨,同时,他们掌握了一项致命武器,那就是“面子”。很多白领或者学生看到别人给了钱,如果自己不给很没面子。因此,此招成为了固定节目。
卖艺 常见地:人流密集处
此招一般出现在人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或者商场附近。乞讨者利用半乞讨的方式,一边拉着二胡或唱歌,脚下放着乞讨用的碗。这种方式一般都能够讨到不少的钱。因为毕竟乞讨者也是在卖艺,很多人对此招不予排斥,且有很多人给予欣赏和支持。
强讨 常见地:路口
此招最为人们痛恨。经常见于马路中间,红灯亮了车一停,马上有一些人,大多是未成年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为你擦窗户,之后便伸手要钱。遇到脾气不好的车主,口中骂几句便走人,但是大多数车主还是要给钱。
地铁站外拉客就像列队欢迎
车厢乞讨一天收入上千“现在车厢里乞讨的都是职业乞丐,套路如出一辙,不少乘客出于同情和好心给钱,哪里想到他们一天能赚几百甚至上千呢?”张俊毅说,由于收入可观,这些乞丐屡禁不止,不少人都混得脸熟了。“我们最近查处了6个乞讨者,其中有2个都是老熟人。”
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曾经有乘客在红旗河沟站连续3天碰到同一个“因为车票掉了没钱回家”的乞讨者。而经常乘坐3号线郑家院子到长福路区间的乘客,也对那里出没的两个乞丐很熟悉了。张俊毅表示,由于轨道行政执法部门只能处以20—100元的罚款,对这些一天能赚几百元的职业乞丐而言,违法成本太低,常常是今天处罚了,他们明天又出现了。
“车厢是封闭空间,乞讨者穿行其间不仅不文明,也让不少乘客感到很不舒服。”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轨道范围内乞讨卖艺、摆摊设点、散发传单等行为对乘客的安全和舒适都造成了较大影响,但由于违法者流动性强,执法人员有限,查处比较困难。要尽量减少这样的行为
职业乞丐收入超过大学毕业生
职业乞丐是指以各种方式伪造困难情况、出卖个人尊严来获取利益的人,真实目的是赚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乞丐是打着乞讨的名义骗钱的人。他们靠可怜的外表博得人们同情,达到成功行乞的目的,他们收入不菲,薪水超过白领。根据救助站多年的调查了解,这些“职业乞丐”大多来自甘肃、河南、安徽、贵州等地,通过可怜扮相博取同情。往往能够“外出磕头乞讨,回家盖房盖楼”。
2013年4月上旬,深圳罗湖东门街道执法队向媒体公布东门“丐帮”真相——这些乞讨者大部分并非无家可归,他们有的住高档小区、豪车接送,有的扮演残疾人博取同情。
山东、东北等地域的职业乞讨群体算是这一特殊群体中的“狠角色”,也是比较“会演戏”的群体。他们有的大冬天光着上身,不穿鞋子,虽然救助管理机构为他们免费送过棉衣、棉鞋,但他们仍是不穿。他们的小算盘是:穿了棉衣,不再可怜,怎么会有人给钱呢?还有的假装重病躺在地上,身上盖个白布,身旁一同伙哭天喊地,来欺骗市民给钱。
还有一些来源于其他地区的职业乞讨人员,流动性较大,有的假装学生,跪在地上,地上放一个广告纸,欺骗乞讨;还有的文雅一点,靠拉二胡、唱歌等方式卖艺乞讨;还有的带着猴子,靠猴子表演或强行骚扰游客强讨恶要。
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劝导员曾发现,职业乞讨人员要来的零钱几乎每天都要去周边小店换成整钱,一般职业乞讨人员每天要来换四、五百元,多一点的有七、八百元,每月乞讨收入起码过万。
此外,他们还在有的职业乞讨人员身上发现过两本房产证和港澳通行证,这足以看出职业乞讨的“高收入。
媒体曾报道过,一些出现在东莞的职业乞丐,为了“扮可怜”、讨要更多的钱财,他们故意把骗来的别人的孩子的肢体打残,然后带其上街乞讨。
一名年仅20多岁的女子,左手臂衣袖是空的,一直趴在地上,正在向路过的市民讨要现金,给人的感觉好像她是没有左手的残疾人员。经救助劝导人员的询问,发现她正是一名甘肃岷县籍职业乞讨人员,想通过职业乞讨赚钱。在劝导中,救助劝导人员感觉该女子躲躲闪闪,表情非常不自然,好像是要掩盖什么。最后,救助劝导人员发现,原来这名职业乞讨人员故意把健康的左手藏在了衣服里面,假装自己是残疾人员。
“专业乞讨”的两大黄金法则
职业乞讨人群的“工作”动力——讨要到更多的钱财。
黄金地段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职业乞讨人员娴熟掌握着“专业乞讨”的两大黄金法则:地段规律和时段规律。 从地段规律看,职业乞讨人员选择的黄金地段主要有火车站、汽车南站、汽车北站等车站地区,旅游景区,以及一些高架桥下车行缓慢的路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由于这些地段人流量大,会有不少人给职业乞讨人员现金,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黄金时段
而职业乞讨人员选择的黄金时段主要有周末、节假日(特别是元旦前后到春节前后)、烧香的日子(农历初一、十五)。工作日,职业乞讨人员一般选择早晚上下班高峰,这些时段同样人流量很大,很容易要到钱财。
职业乞讨群体主要来源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甘肃岷县、安徽、河南、江苏的苏北、山东、东北等地,其中甘肃岷县在苏州职业乞讨群体中占最高比例,达70%。
不同地方的乞讨人员所采用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有选择每年11月后至来年春节前,集中成批职业乞讨,主要乞讨方式为妇女携带未成年人乞讨,利用未成年人博取市民同情乞讨钱财;有喜欢站在马路当中和车流当中,手中拿着鸡毛掸子,假装帮车擦灰向司机要钱的。
乞讨者,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职业乞丐的高收入现象却能屡见报端,比如职业乞丐月收入过万,随身携带港澳通行证、护照,雇佣保姆、住星级宾馆,让普通大众唏嘘不已,大跌眼镜。高收入与乞丐,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事情相联系在一起,除了吸引眼球外,它的危害是巨大和显而易见的,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容易滋生信任危机与大众冷漠、纵容好吃懒做,让“真”乞丐得不到有效帮助,最终导致社会不公。
首先,职业乞丐伤了爱心人士的心。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有人抱怨社会世态炎炎、人心不古的当下,众多爱心人士的存在依然让我们感到社会的温暖,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可是职业乞丐的欺骗性,一次又次伤害了善良人士的心。当爱心受到欺骗后,爱心人士抱着“一切都是假的”心态有可能拒绝被人当傻子再向社会贡献自己的爱心。从此,社会上少了一颗爱心,多了一份冷漠。
其次,职业乞丐污名化了乞丐身份,让真乞丐得不到有效帮助。有人将乞讨者分为两类,一类是的确有生活困难的真乞丐,一类是四肢健全,以欺骗和牟利为目的的职业乞丐。大行其道的职业乞丐不仅捏造事实、装可怜,骗取他人同情,以乞讨发家致富,而且经常强讨强要、恶意乞讨,有的更是拐骗和教唆未成年人行乞,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职业乞丐的恶行,让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乞丐敬而远之,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有效的救助,无疑是对困难者的雪上加霜。
最后,职业乞丐的高收入纵容好吃懒做,不符合正常的财富观。职业乞讨的高收入会让那些自立自强的低收入者感到心酸与委屈。他们靠着自己勤劳勉强度日,无法得到社会帮助,脱离困境,而那些出卖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欺骗他人同情心的职业乞丐却早已有吃有穿、发家致富,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社会不公。如果这种现象被普遍化和合理化,很可能引发更多人的模仿,走上职业乞讨的道路,还会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笑贫不笑娼,只要会赚钱和发财,不管其赚钱手段是否合理,是否有违法。
总之,职业乞丐高收入的现象伤害了社会的良心,有损社会公平与正义,令人愤慨,我们希望普通大众从我做起,擦亮自己双眼,无情对待职业乞讨,让他们无利可图、无钱可讨,也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多方协作,完善救助体系,从根源上杜绝职业乞讨的现象。
要真正遏制这种人群,应该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如甘肃岷县,不少网上的照片和视频显示,当地已经形成了“外出磕头乞讨,回家盖房盖楼”的风俗。
职业乞丐几天就存一次款
职业乞丐中,装残疾、捏造悲惨身世装可怜骗取市民同情、携带儿童乞讨的占了绝大多数。强讨强要、恶意乞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庙会,人多的时候,乞讨人数非常的多。
一些职业乞丐在快车道路口强行行乞,遇上车辆就拿一块毛或鸡毛掸子上前擦几下,然后要钱,司机给一元还赚少,用手比十元,不给不走,让司机很无奈,这样最大的危害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这些职业乞丐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还亵渎了市民的爱心,有的更是拐骗、唆使青少年行乞。如果不对此加以惩处,不仅有违社会公平和善良正义,更会败坏社会风气,让好逸恶劳之风蔓延开来。而且极有可能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获得帮助的机会。
如何识别职业乞讨者,有两个办法:
1.如果在街头碰到乞讨者,大家不妨上前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前往救助站,拒绝救助者多半是职业乞丐;
2.在街头那些拒绝食物、衣物和其他物品帮助,只要现金的人,也定是职业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