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更新时间:2024-10-12 18:50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于2016年9月13日,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总部机关位于武汉,以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建制领导,下属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

组建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保障力量最早叫做“后勤”,不仅设有总后勤部,各大军种和军区、部队也都设有各自的后勤部。随着部队建设发展的需要,后来又出现了“联勤”的叫法。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发达国家都尝试在军队后勤方面进行改革。特别是冷战过后,有国家提出聚焦式后勤:即准确、及时地为作战部队提供各种后勤方面的保障,适应现代化战场节奏快、物资消耗大的需要,使作战部队能够始终保证在高效的作战水平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方面的改革一直在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三军联勤”,并在当时的济南军区进行了试验。经过实践发现非常行之有效,“联勤”不仅可以实现有力保障,还能够充分使用资源,避免浪费。

随着军队新的军种不断产生,以往各个军种后勤独立保障,造成交叉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联勤保障部队提高了军队后勤保障的效益。

联勤保障部队是为了与新的领导指挥体制相适应而建立,这支部队由以前的战略后方基地、原军区联勤分部等后勤力量改建而来。在名称、隶属关系和性质上,都有所变化。

历史沿革

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各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继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后,这支由中央军委直属的后勤部队同样由习近平主席授旗成立;同月,各地军代处由善后办转隶联勤保障中心。

2018年两会期间,联勤保障部队首次公布战歌。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上,联勤保障部队方队首次走过天安门,这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以来,首次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

2019年10月16日,联勤保障部队第一次党代会在武汉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在武汉接见了联勤保障部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全体代表。

组织机构

联勤保障部队直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以武汉联勤保障基地为建制领导,下属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桂林联勤保障中心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以及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主要由“一基地、五中心”组成,主要是整合了原总后勤部系统的有关保障力量。而其基地、中心的选址,也适应了军改之后的新体制。

武汉联勤保障基地脱胎于原总后勤部武汉后方基地,而其余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五大联勤保障中心,正好分布在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内。

职责定位

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力量。按照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要求,加快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

性质特点

在名称上,叫联勤保障部队。这是根据这一轮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的要求,对联勤力量进行的部队化、战斗化、综合化编成,突出了后勤的作战保障职能,并进行部队化的管理和指挥运用。

在隶属关系上,联勤保障部队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与以前大军区体制下联勤保障力量,主要归军区领导不同,联勤保障部队具有战略属性,它是承担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

在性质上,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突出的是后勤的联合保障。这支力量不属于任何军种,但又对各军种都提供保障。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各军种的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都主要由联勤保障部队负责;而各军种后勤的专用保障,则主要由各军种后勤力量,自行按建制关系进行保障,这样很好地贯彻了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要求,并且能够与作战力量改革相适应,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部队标志

经中央军委批准,联勤保障部队2017年8月1日起统一佩戴新式胸标、臂章。这是完善我军军服体系的又一实际举措,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联勤保障部队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联勤保障部队胸标、臂章图案由军徽、五星、长城垛口和托举的双手构成,寓意联勤保障部队的地位作用和使命任务。配发新的胸标、臂章将进一步激发联勤保障部队官兵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努力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作出新的贡献。

主席训词

组建联勤保障基地和联勤保障中心,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于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的战略举措,对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决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弘扬优良传统,加强作风建设,纯正部队风气,始终坚持部队建设正确政治方向。要聚焦能打胜仗,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坚持战斗力标准,深化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加快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积极开展实战化训练,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要锐意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改革,优化制度机制,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要优质高效保障,强化服务意识,改进保障方式,严格政策制度,做好供应保障,服务官兵、服务战斗力、服务部队建设,不断为强军兴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任领导

联勤保障部队司令员:王立岩

联勤保障部队政委:高大光

联勤保障部队副司令员:李清杰、张士涛

联勤保障部队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监察委员会主任:王秀会

联勤保障部队参谋长:李星河

联勤保障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马学蒂

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司令员:李士生

武汉联勤保障基地政治委员:殷志红

(参考资料:2024年7月)

体制改革

改革意义

新的联勤保障部队的建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轮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军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改革与军队的作战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密切配合的,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要保障军队改革的有序推进,后勤改革必不可少。特别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如何为和平训练和安全领域的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非常有必要。

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形成了指挥作战、行政管理、后勤保障三足鼎立的主线条,对于军队改革来说,应该是齐头并进,三者缺一不可。

联勤保障部队的成立,是在过去后勤保障体制之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以相关的大中城市为主要支撑点,向四周辐射出来的基地保障网络。它更便于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便于为作战部队提供相关保障,让中国军队能够在战时充分发挥战斗力,同时也保障和平时期部队的抢险救灾能力。

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核心。这次改革,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对后勤保障体系进行重塑与再造,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是放眼改革强军大布局、推进后勤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原则

一是坚持联勤保障方向,科学设置体制模式,合理区分职能定位,建立顺畅高效的联勤组织体系。

二是坚持联战联训联保一体、平战一体,强化军委、战区联指的集中统一指挥,增强联合保障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是坚持能统则统、宜分则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任务区分,形成专用自保、通用联保的保障力量格局。

四是坚持走军民融合的路子,推进社会化、集约化保障,精简军队后勤保障机构和人员,提高联勤保障整体效益。

目标任务

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策意图,与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相适应,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改革保障模式,调整力量配置,理顺指挥关系,构建以联勤部队为主干、军种为补充,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保障体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