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战役学

更新时间:2024-05-21 17:35

联合战役学是研究联合战役及其指导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联合战役的本质、类型、特点、基本原则和组织实施的方法等。

研究联合战役规律和指导规律的学科。战役学的分支学科。联合战役学以联合战役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联合战役的本质、规律,联合战役的产生和发展,联合战役原则,联合战役指挥、协同和保障,联合进攻战役和联合防御战役的组织实施方法,联合战役学的研究方法等。基本任务是揭示联合战役规律,预测联合战役发展,探索联合战役指导规律,完善联合战役学理论体系,为正确指导联合战役实践服务。联合战役学是随着联合战役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联合战役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国外,战役性联合作战产生较早。西方国家早期的军事历史著作就记述有陆军、海军战役性联合作战的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联合指挥机构统一指挥的陆军、海军联合登陆战役与抗登陆战役的实践,为联合战役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战后,在总结联合战役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出现了有关联合作战问题的作战法规,代表性的联合作战条令有1920年美国陆军、海军联合委员会出版的《陆军和海军的联合行动》,1934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写的《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试行条令》。德军将领H.W.古德里安和苏军将领M.N.图哈切夫斯基于20世纪30年代分别提出的闪击战、大纵深战役理论,进一步丰富了联合战役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联合战役实践增多,规模扩大,内容更加丰富,有力地推动了陆军、海军联合战役理论迅速向陆海空军联合战役理论发展。盟军进行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太平洋岛屿进攻战役和苏联红军进行的柏林战役、远东进攻战役等联合战役的理论经验总结,标志着联合战役理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和苏军为赢得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强调诸军种联合作战。20世纪70年代,苏军提出了“联合战役”概念。80年代,以苏军大纵深立体战役和美国陆军“空地一体战”理论的提出为标志,联合战役的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推动了联合战役理论体系的确立。1982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正式提出了“战役”概念和“空地一体战”理论,并对联合战役问题作了具体描述。90年代初,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编写的《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联合作战纲要》等系列出版物,对联合战役的特点、指导原则、指挥关系、部队编组和兵力运用,制订作战计划、指挥与控制、各种联合作战行动方法、情报支援、后勤支援等作了全面阐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联合战役理论体系。90年代以后,美国、俄罗斯等国军队虽然未使用“联合战役学”一词,但其理论在不断完善发展。1996年7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2010年联合构想》,提出“以信息优势为基础,运用主导性机动、精确作战、全维防护、聚集式后勤四大原则,获取军事行动的全面优势”的联合作战指导方针;2000年5月,又提出《2020年联合构想》,强调各军种完全联合化和作战的全面主导权;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军结合军事转型,大力推广网络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信息化联合作战理论。俄罗斯军队也通过车臣作战实践提出了特种战役这一新的联合战役样式,进一步发展了联合战役理论。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军队联合战役理论已形成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并呈现出系统性、超前性、主导性的特点。1950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基本方针中,首次出现了联合作战的概念。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3年春在朝鲜西海岸进行了陆海空三军联合抗登陆战役备战,并对联合抗登陆战役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成功地实施了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的一江山岛战役。在战前准备和战后总结中,对联合登陆战役指挥、协同、战法、保障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首次提出了建立联合指挥所、实施联合情报保障和联合后勤保障等。195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东半岛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抗登陆战役演习,将联合战役研究引向深入。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学》(初稿),明确了陆海空三军联合战役的有关问题。70年代至80年代初,随着各军种的发展和对现代战役研究的深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了一系列现代条件下的战役理论研究成果,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学》(1981年版)、《战役学总则》《登陆战役》《抗登陆战役》等,明确了联合战役的具体样式,阐明了联合战役指导原则、力量编组、指挥关系、协同方法等问题。1987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学纲要》在战役分类中明确提出了“联合战役”概念,并对诸军种联合进行的各种战役样式的准备与实施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组织编写的《战役学教程》对“联合战役”概念作了规范,并阐述了诸军种联合进行的战区战役的特点和战役指导等问题。90年代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联合战役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战役的基本形态,联合战役理论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联合战役学开始确立。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联合战役学确定为战役学的二级学科,有关院校和科研部门开始培养联合战役学硕士、博士研究生。1999年1月,第一代《联合战役纲要》颁发,对联合战役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范。总参谋部组织编写了《联合战役》《登岛战役》等教材,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战役学》等著作,对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战役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这些作战法规和理论著作的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战役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联合战役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联合战役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联合战役学的形成与发展;联合战役学理论体系;联合战役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联合战役学的研究方法;联合战役指导思想;联合战役原则;联合战役力量编成与运用;联合战役战场准备;联合战役指挥特点、指挥系统、指挥活动;联合战役协同的特点、内容和方法;联合战役作战保障的特点和内容、方法;联合战役后勤保障、装备保障、地方力量动员、后方防卫等战役后方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方法;联合战役政治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方法;联合进攻战役的特点和战役准备、实施的方法;联合防御战役的特点和战役准备、实施的方法等。联合战役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有:①系统研究法。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战争、战役、战斗的联系,历史、现实、未来的联系,战役力量、指挥、战场等要素的联系来研究战役。②对比研究法。通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主要国家军队之间的对比、预定作战对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对比来研究战役。③战例研究法。借助典型战役战例进行研究的方法。④演习研究法。借助战役演习形式,深入研究战役的有关问题,在训练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⑤计算机模拟研究法。用计算机模拟实际作战情况,重点研究战役的战法,评估作战效果,解决战役演习难以解决的问题,促进联合战役理论不断发展。随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和联合战役实践的发展,新的联合战役理论将会产生,并将对联合战役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联合战役学涵盖的领域将更加广泛,理论体系将更加丰富,研究方法将更加多样,与战略学、战术学的关系将更加紧密。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