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8:16
和硕肃亲王(hošo i fafungga cin wang,音译为“和硕法奉阿亲王”“和硕法奉亲王”“和硕发奋亲王”,法奉阿在满语中意为有法度的、法度严明的),是中国清朝时期一个世袭亲王的封号。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封为肃亲王。其子富绶改为显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乾隆时改回肃亲王,一共传了十代八位肃亲王、四位显亲王。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和硕肃亲王世系一直活跃其中。从第一代肃亲王豪格至最后一位肃亲王善耆,肃亲王世系先后共有十人袭爵,这十位肃亲王在清代各历史时期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都有所不同,根据他们对政治的参与程度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入关前至康熙朝后期,这一阶段的肃亲王与皇帝的血缘关系较为密切,加上清初的政权还不稳定,所以他们在政治上有极高的参与度。第二阶段是康熙朝后期至宣统时期,这一阶段,又可以划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便是康熙后期至道光时期,清廷的统治已经稳定,而皇帝的直系子嗣众多,取代血缘上已经疏远的肃亲王处理核心政治。第二时期便是道光至宣统时期,清廷的统治走向衰弱,皇帝的子嗣也大量减少,被挤出核心政治外的肃亲王世系凭借着突出的个人政治能力重新回归,处理掌握清廷命脉的政事。
1.肃武亲王 豪格
豪格(1609~1648),清太宗长子。初封贝勒,天聪六年六月晋和硕贝勒,崇德元年四月晋肃亲王,寻坐党岳托漏上言有怨心,降贝勒,二年复封肃亲王,六年缘事降郡王,七年以功复封肃亲王,顺治元年四月,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人所讦,削爵,十月仍复原封,五年二月坐恂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弟,革爵幽禁,三月自尽,八年正月,以无辜被害,追封肃亲王,十三年追谥“武”,乾隆四十三年,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庙。
2. 显懿亲王 富绶
富绶(1643~1669),豪格第四子。顺治八年(1651)袭亲王,改封号曰“显”,康熙八年薨,谥“懿”。
3. 显密亲王 丹臻
丹臻(1665~1702),富绶第四子。康熙九年袭显亲王,四十一年薨,谥“密”。
拜察礼(1667~1708),富绶第五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封三等奉国将军,乾隆三十七年(1772)追封显亲王
4. 显谨亲王 衍璜
衍潢(1691~1771),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袭显亲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谥“谨”。
成信(1688~1758),丹臻第二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封三等奉国将军,康熙五十八年(1719)授头等侍卫,因病解职。乾隆四十三年追封肃亲王。
5. 肃勤亲王 蕴著
蕴著(1699~1778),富绶之孙,拜察礼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袭三等奉国将军,历漕运总督、工部尚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袭显亲王,四十三年复始封之号“肃”,寻薨,谥“勤”。
6. 肃恭亲王 永锡
永锡(1753~1821),丹臻孙,追封肃亲王爱新觉罗成信(丹臻第二子)第五子。年幼住乡间,生活清苦。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三等侍卫。乾隆四十三年(1778)袭肃亲王。嘉庆二十一年(1816)充玉牒馆总裁,由内廷行走,侍卫内大臣。道光元年薨,谥“恭”。
7. 肃慎亲王 敬敏
敬敏(1773~1852),永锡长子。乾隆六十年(1795)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元年(1821)袭肃亲王,咸丰二年薨,谥“慎”。
8. 肃恪亲王 华丰
华丰(1804~1869),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1829)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咸丰三年(1852)袭肃亲王,同治八年薨,谥“恪”。
9. 肃良亲王 隆懃
隆懃(1840~1898),华丰第三子。同治元年(1862)封二等镇国将军,九年(1870)袭肃亲王,光绪二十四年薨,谥“良”。
10. 肃忠亲王 善耆
善耆(1866~1922),隆懃第一子。光绪十二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四年(1898)袭肃亲王。光绪二十九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追随慈禧、光绪帝出逃西安。返京后,东交民巷的肃王府已被日本使馆和正金银行所占,暂住门头沟的显谨亲王丹臻园寝阳宅,直到荣禄赠宅后才有府邸。光绪二十八年(1902),授御前大臣,历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理藩院事务、兼职筹办海军事务、民政大臣、理藩大臣。宣统帝逊位后离职。1922年在抚顺去世,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