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1 08:35
肇庆市博物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江滨东路阅江楼。总建筑面积约11550平方米,展厅4280平方米。
1972年,开始筹办肇庆市博物馆。
肇庆市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6月。
1999年,肇庆市博物馆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在阅江楼合署办公。
2021年5月,肇庆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肇庆市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11550平方米,展厅4280平方米。
《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设在阅江楼二楼,陈列内容分为“肇庆建团”、“军政活动”、“援助农运”、“北伐先锋”、“武装起义”、“将星璀璨”六个部分。展示面积520平方米,展线全长250余米。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叶挺独立团在肇庆建立和后来发展的历程,通过历史照片、文物、场景、雕塑、投影、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展示了叶挺独立团的战斗历程,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砚都瑰宝》陈列位于肇庆城区江滨东路阅江楼西侧崧台书院端砚陈列馆内,陈列面积368平方米,展线200多米,内容介绍了端砚自初唐问世以来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概貌,系统地介绍了端砚的砚坑与矿床地质,端砚的形制与石品花纹,以及历代端砚雕刻工艺的发展轨迹。陈列实物以100多方历代古端砚为基础,展出肇庆当代制砚名家、收藏家和砚厂砚坊的端砚精品100多方。通过古今端砚的生动组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等效果,把文房瑰宝端砚的风采展示给观众。
《谢志峰捐赠古端砚》陈列展出康熙御书碑,这五块碑是清代两广总督郭世隆把他父子们所得的康熙手迹摹勒石上的,刻上有双龙的顶额,底下是雕龙的基座,每方碑刻上都有“御书”两字。碑刻的内容有康熙的诗作和临摹宋代书法家米芾及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诗帖。
《六祖惠能生平故事陈列》陈列共制作了场景18个,玻璃钢彩塑人物圆雕48尊,大型浮雕一组。该陈列对惠能一生的经历作出概要的梳理。
《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玛窦》陈列以珍贵的历史文献、图片、绘画以及场景等形式,向观众介绍利玛窦来华活动二十八年的有关事迹。整个陈列分为“博学才子跋涉东来”、“东西文化在肇碰撞”、“泰西儒士永留中国”三大部分。以及“利玛窦在肇庆活动场所分布图”、“利玛窦生平大事一览表”、“利玛窦中文著述一览表”等。陈列展出大量珍贵文献和文物的照片有:《利玛窦中国札记》手稿的扉页;第一部中西文辞典(葡萄牙文与中文)《平常问答词义》手稿选页;《浑盖通宪图说》、《圜容较义》、《同文算指》、《几何原本》等书的封面、选页;利玛窦弟子澳门人游文辉所画的利玛窦油画像;朝廷钦赐的利玛窦墓地官文;利玛窦墓及墓碑拓片等。
截至2019年末,肇庆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有1333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71件(套)。
肇庆市博物馆重要藏品如下表所示。
肇庆市博物馆库房配备“三铁一器”及重要的安防设备,如监控摄像枪(连监听器)、防盗探测器、联动报警按钮、复合防盗门、防盗网、可移动密集型钢柜、防震荡探头和指纹门禁等。库房内配备空调,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55%左右。一级文物配备保险柜存放,重要陶瓷配备锦裹匣存放,重要书画配有画套或锦盒保存。
肇庆市博物馆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如《肇庆市青少年科技作品展》《揭穿“法轮功”的丑恶面目》《动手动脑科普教育展览》等展览,组织学生集体参观。
2000年,肇庆市博物馆将《端砚春秋》陈列有关内容放上互联网,在肇庆市文博单位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公众宣传。
2002年,肇庆市博物馆策划开展“爱我名城,护我国保文物”春游和征文比赛。
2007年5月18日,肇庆市博物馆邀请广东省文物鉴定专家在牌坊广场为市民免费进行鉴宝。
肇庆市博物馆出版专著有《肇庆市文物志》(1987年)、《肇庆文物志》(1996年地区性文物志)、萧健玲著《利玛窦》(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0)、萧健玲、陈羽编《禅宗六祖故事》(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5)。
2007年,肇庆市博物馆被授予“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2009年5月,肇庆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9年10月,肇庆市博物馆成为广东省首批“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2021年,肇庆市博物馆获评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肇庆市博物馆是事业单位。
肇庆市博物馆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
肇庆市博物馆设有办公室、资料档案室、馆藏部、陈列部、宣教部、保卫部等部门,下属单位设梅庵管理处、古城墙管理处、古塔管理处等。
肇庆市博物馆为观众提供免费讲解项目,设施有文房四宝及纪念品商店、游客休息大厅、停车场等。
肇庆市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海内外观众200多万人次(含各文物景点)。
1999年—2007年,观众量年均近20万人次,其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以及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团体观众实行减免票优惠的人次达10多万人次。
阅江楼位于肇庆端州城区,南临西江,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历史上曾为鹄奔亭,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改建为纪念唐代高僧石头和尚陈希迁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2年)扩建为崧台书院,嘉靖二十五(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为“阅江楼”。阅江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典型的广东四合院式古建筑。楼高2层,南楼高13.9米,北楼高12.9米,东、西两楼高均为12.5米,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连通。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有鳌鱼宝珠,东西两楼为券篷顶。庭院面积248平方米,内植米兰,已有300余年数龄,并设水池、假山,清幽雅静。南门前置石阶,石阶宽阔。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有清康熙时两广总督郭世隆所立的康熙御书碑5块(其中1块毁于日寇轰炸)。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所书的“阅江楼”木匾和朱德元帅题写的“独立团团部旧址”匾额。
阅江楼历为肇庆市博物馆和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所在地,馆内设《砚都瑰宝》陈列和《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2004年2月8日,江泽民视察阅江楼,参观了《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后,欣然题词“北伐先锋,永垂青史”。
梅庵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城西的梅庵岗上,北枕山岗,南眺西江流水。梅庵供奉禅宗六祖惠能,为岭南名刹。相传六祖76岁那年返回故乡新兴,路经端州,在城西山岗上插梅为记,以示不忘。宋至道二年(996年),六祖的弟子智远和尚为纪念先师在岗上建庵,庵以梅为名,故取名梅庵。梅庵的主体建筑由山门、大雄宝殿、六祖殿、前后天井、前后两廊组成。附属建筑有庵前平台、六祖井,头门、寿龟池、陈列室、禅脉堂、高深莫测池、赏梅廊、常光亭、碑廊和梅园等。梅庵四周筑围墙保护,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1962年,梅庵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梅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禧塔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塔高57.5米,外观9层,内分17层。郭沫若在肇庆留下了“四塔擎天天宇稳”的诗句就是赞美分别耸立在西江两岸崇禧塔、元魁塔、文明塔、巽峰塔四塔。崇禧塔为四塔之冠,赵朴初曾为该塔撰书“七星高北斗,一塔耸南天”的楹联。
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皇佑年中(1053年)。古城墙周长2801.2米,高6至10米,城墙外围有28个突出的城垛,既保留有整段宋砖砌筑的城墙,同时也保留了元、明、清、民国时期砖砌的城墙。1989年,古城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肇庆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丽谯楼位于肇庆市城中路第一人民医院大门西侧。始建于宋重和元年 (1118年),原称“御书楼”。宋丽谯楼分台基、楼宇两部分。台基长34.45米,宽14.45米,高6.14米,台基下拱道高4.9米,宽4.44米,长14.75米。楼宇为90年代恢复,高二层,重檐歇山顶。丽谯楼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披云楼,耸立在肇庆古城墙之巅,是古代城墙上的军事指挥中心,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历经八次修葺和重建,为肇庆八景之一。
肇庆府学宫又称高要学宫、文庙,位于肇庆市正东路42号,该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初,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后经多次重修,规模日臻完备。另有碑记10多通,大成殿为五开间23.5米,五进深20.8米,占地面积为488平方米。高12.3米,九脊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全殿竖36根大楠木柱,微侧脚,柱础为石质花篮形。柱顶为斗拱结构,上檐斗拱24组,下檐斗拱32组。下檐正立面除各柱头置斗拱外,正间置铺作斗拱2组,次间置铺作斗拱1组。斗拱为明式斗拱用足材,外出三跳六铺作,单抄三下昂。1959年和1986年,先后对大成殿台基和大殿进行加固维修、翻新。1979年,肇庆府学宫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22日,高要学宫移交给肇庆市政府,由肇庆市博物馆管理使用。
肇庆市博物馆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江滨东路阅江楼。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免费参观。
在肇庆市内乘15路、27路公交车在阅江楼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