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9:06
肋形楼盖,也称肋形楼板。一般是楼板支承在次梁上,次梁支承在主梁上,主梁支承在柱子上或砖墙上。也可以不分主梁和次梁,板支承在梁上,梁支承在砖墙上。
①肋形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应抄平及润湿模板,安放好钢筋,架设运料马道等。肋形楼板与柱子连续浇筑时,应在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停歇2 h,使其初步沉实后才能浇筑。
②有主、次梁的肋形楼板,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顺次梁方向,主、次粱应同时浇筑。在保证主梁浇筑的前提下,将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1/3的跨度范围内。
③浇筑梁时,从梁的一端开始,先在起头的一小段内浇一层水泥砂浆(成分与混凝土中的相同),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当主梁高度大于1 m时,可先浇筑主、次梁混凝土,后浇筑楼板混凝土,其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板底以下20~30 mm处,如图1中(a)所示;当主梁高度大于0.4 m且小于1 m时,应先浇筑梁混凝土,待梁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底时,梁与板再同时浇筑,如图1中(b)所示。
④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可直接将混凝土料卸在楼板上,但不可集中卸在楼板边角或有上层构造钢筋的楼板处。同时,还应注意把浆多石少或浆少石多的混凝土料拌均匀。楼板混凝土的虚铺高度可比楼板厚度高出20~25 mm。
①对于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采用机械振捣与人工振捣相配合的方法。即从梁的一端开始,先在起头约600 mm长的一小段里铺一层厚约15 mm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在砂浆上铺一层混凝土料,由两人配合,一人站在浇筑前进方向的一端,面对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使砂浆先流到前面和底部,以便让砂浆包裹石子;另一人站在后边,面朝前进方向,用捣扦靠着侧模及底模往回钩石子,以免石子挡住砂浆往前流,捣固梁两侧时捣钎要紧贴模板侧面。待下料延伸至一定距离后再重复第二遍,直到振捣完毕。在浇捣第二层时可连续下料,但下料的延伸距离略比第一层短些,以形成阶梯形。
②对于主、次梁与柱的结合部位,可由两人配合,一人在前面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混凝土,使砂浆先流到前面和底部,让砂浆包裹石子;另一人在后面用捣钎靠着侧板及底板往回钩石子,以免石子挡住砂浆往前流。在梁的端部,上部钢筋一般十分密集,应改用小直径平板振动器从弯起钢筋斜段的间隙中斜向插入进行振捣,如图2所示。
③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宜采用平板振动器,当浇筑小型平板时也可采用人工捣实。人工捣实采用带浆法操作时,应从板边开始,铺上一层厚度为10 mm、宽度为300~400 mm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此时,操作者应面向来料方向,与浇筑的前进方向一致,采用反铲下料。
混凝土振捣完毕,板面如需抹光,先用大铲将表面拍平,局部石多浆少的部位,另需补浆拍平;再用木抹子打槎,最后用铁抹子压光。木橛子取出后留下的洞眼,应用混凝土补平拍实后再收光。
常温下,肋形楼板初凝后即可用草帘、麻袋覆盖,终凝后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证覆盖物经常湿润为准。在高温或特别干燥的地区,以及强度等级C40以上的混凝土,养护尤为重要,洒水应及时,以表面不起皮为准,洒过一两次水后,方可进行浇水养护。
柱顶与梁、板底的接合处出现裂缝
柱与梁、板整体现浇时,若在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会凶柱混凝土未凝固,而产生沿柱长度方向的体积收缩和下沉,造成柱顶与梁、板底的接合处出现裂缝。因此,正确的浇筑方法是应先浇筑柱混凝土,待浇至其顶端部位时(一般在梁、板底下2~3 cm处)静停2 h,再浇筑梁、板混凝土。同时,也可在该部位留置施工缝,分两次浇筑。在柱与梁、板整体现浇时,不宜将柱与梁、板结构连续浇筑。
梁、底板出现麻面
旧模板表面粗糙或表面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掉而出现麻面,因此模板表面必须清理干净。
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因此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应充分浇水湿润。
钢模板表面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掉而产生麻面,因此隔离剂必须涂刷均匀。模板缝不严密,沿板缝出现漏浆,造成“麻线” (露石线),因此板缝必须堵严。
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气泡未排尽,造成表面麻面。
板底
露筋
楼板钢筋保护层垫块的铺垫间距过大或漏垫,以及个别垫块被压碎,使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因此垫块间距应根据板筋直径的不同宜控制在1~1.5 m之间,并避免压碎和漏垫。
混凝土下料不当或操作人员踩踏钢筋,使钢筋局部紧贴模板,拆模后出现露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