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21 18:22
肛门内括约肌是指由肠壁环行肌增厚形成的环绕肛管上3/4段,从肛门直肠交界向下延伸到白线的平滑肌,其有协助排便的功能,但无括约肛门的功能。
肛瘘的分类方法有多种,现多用Parks的分类法,即根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分为括约肌间肛瘘、经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和括约肌外肛瘘四类。临床上也有根据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或以下,而将肛瘘简单地分为高位或低位肛瘘。
1.括约肌间肛瘘:多为低位肛瘘,约占70%。瘘管只穿过肛门内括约肌,位置较低。内口多在齿状线部位,外口常只有1个,距肛门3~5cm 。
2.经括约肌肛瘘:可以为低位或高位肛瘘,约占25%。瘘管穿过肛门内、外括约肌,位置稍高。内口多在齿状线处,外口常不止1个 。
3.括约肌上肛瘘:为高位肛瘘,少见,约占5%。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达肛管直肠环以上水平,然后向下经坐骨直肠窝穿透皮肤。内口多在齿状线处,外口距肛门较远。由于瘘管常累及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常需分期手术 。
4.括约肌外肛瘘:最少见,约占1%。瘘管穿过肛提肌直接与直肠相通,这种肛瘘多非腺源性感染,而是由于克罗恩病、肠癌或外伤所致,因此治疗时要注意其原发病灶。
直肠癌手术
1.腹部操作按TME技术要求游离直肠及其系膜达盆底,保留的乙状结肠必须松弛以便拉下与肛管做吻合,必要时应切断部分胃结肠韧带,游离结肠脾曲、降结肠。于盆底显露直肠肌管,远侧即为内括约肌,用剪刀锐性或手指钝性沿内外括约肌之间的间隙向下分离。通过腹部和会阴部联合触诊对肿瘤再次进行评估,确定直肠游离达肿瘤远侧。在预定距离切断乙状结肠,头端置入抵钉座。
2.会阴部操作充分扩肛后放置肛门自动拉钩,显露手术野。沿括约肌间沟环形切开,进入内外括约肌之间的间隙。在腹部手术者的引导下,将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分离。
3. 将乙状结肠与肛管行端端吻合,结肠肛管吻合时缝线要贯穿结肠肠壁、外括约肌和肛管 皮肤。
4.充分扩肛后将肠管连同肿瘤一起自肛门外翻脱出,显露肿瘤及齿状线。蒸馏水反复冲洗脱出直肠,无张力下距肿瘤下缘预定切线处上荷包钳,切断直肠,移除标本,将远断端与结肠行端端吻合。若肿瘤较大、翻出困难,则于肿瘤下缘切断直肠,移除标本,充分扩肛,用右手示指伸入肛门内,将远断端自会阴部经肛门翻出;如远切缘切除不足,可再次切除部分肠壁;如残端过短,可继续经腹或经肛沿内外括约肌间隙钝性分离,以获得足够的肠壁供吻合。直肠残端荷包缝合,置入吻合器收紧荷包线,还纳残端,完成结肠肛管吻合。撤除吻合器前,可将吻合口向腹侧顶起,经腹浆肌层加固缝合吻合口3~4针,以减轻吻合口张力。撤出吻合器后检查切圈是否完整。
5. 重建肛管应注意将肛管皮肤固定于原来的位置。对于肿瘤侵及齿状线或低于齿状线者应 行全内括约肌切除,远切线在肌间沟水平;对于肿瘤下缘位于齿状线之上2cm以内或者肛管较长者,可行部分括约肌切除,远切线在齿状线和肌间沟之间。
为了获得根治性切除和低局部复发率,直肠癌手术应遵循的2个原则:全直肠系膜切除,周切缘和上下切线无瘤。对于距肛缘少于5cm的超低位直肠癌,只有将远切线向下扩展到内括约肌, 切除部分或全部内括约肌(即ISR)才能获得无瘤切线。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未受累是ISR的前提条件之一。直肠癌MRI可以预测>1 mm的无瘤切缘,为手术医师提供较为准确的肛门括约肌和邻近脏器受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