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4 22:02
肛隐窝炎,中医病名。是指发生在肛窦、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故又称肛窦炎,肛隐窝炎常并发肛乳头炎和肛乳头肥大。其临床特征是肛门部胀痛不适和肛门部潮湿有分泌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西医称为肛隐窝炎或肛窦炎。本病若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可并发肛周脓肿证。
肛隐窝炎是因湿热下注发生所引起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肛门部胀痛不适和肛门部潮湿有分泌物。
根据脏毒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与西医病名肛隐窝炎或肛窦炎基本相同。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湿热下注。湿热之邪,蕴于肠胃,下注肛门,致气血不畅,肛门坠胀,潮湿瘙痒,甚则疼痛。
多由饮食不节,过食醇酒炙煿之品,湿热内生;或虫积骚扰,湿热内侵;或肠燥便秘,擦伤肠道染毒而成。
1. 肛门部坠胀,排便时肛门轻微胀痛,肛门部潮湿瘙痒或有少许粘液流出。
2. 肛门指检时有紧缩感,肛窦处有压痛。
1. 肛隐窝炎与肛裂
肛隐窝炎肛门部坠胀,排便时肛门轻微胀痛,肛门部潮湿瘙痒或有少许粘液流出。而肛裂以肛门周期性疼痛、便秘、大便带血为主症。其疼痛程度较肛隐窝炎重,疼痛时间亦较长。
2. 肛隐窝炎与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隐窝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肛周疼痛,逐渐加重,酿脓时呈鸡啄样痛,伴恶寒发热等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亦升高。
诊断本病还可依据进行肛门指检:表现为时有紧缩感,肛窦处有压痛。还可查肛镜:镜下可发现肛窦、肛门瓣和肛乳头红肿,并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从肛窦溢出。
本病应从虚实来辩证。肛门坠胀或瘙痒不适,或灼热疼痛,大便时疼痛加重,肛门潮湿;小便黄,口干口苦,应考虑为湿热下注的表现,辩证以实证为主。
本病应以清热利湿为治疗原则。肛窦内已成脓者,或伴有肛乳头肥大、隐性瘘(内盲瘘者),宜行手术治疗。
湿热下注证
主证:肛门坠胀或瘙痒不适,或灼热疼痛,大便时疼痛加重,肛门潮湿;小便黄,口干口苦,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止痛如神汤加减。
常用药: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 泽泻、槟榔、熟大黄。
1. 切开引流法:适用于单纯性肛隐窝炎已成脓者;或有隐性瘘者。
2. 切除法:适用于本病伴有肛乳头肥大者。
3. 熏洗法:用苦参汤等煎水熏洗坐浴,每天2次,
4. 塞药法:用痔疮栓,每天坐浴后塞入肛内,每天2次。或用红油膏、九华膏等搽入肛门。
本病若早期诊断,病情轻者,正气较强,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患者病情较重,正气较虚弱,拖延治疗,部分患者可并发肛周脓肿证。
1. 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及时治疗急慢性肠道炎症。
2. 少食辛辣、刺激、炙煿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