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3 17:08

肠,汉语一级字,读作肠(cháng),本义指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肠cháng

⒈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肠子。肠衣。肝肠寸断。羊肠小道。脑满肠肥。

基本词义

◎ 肠cháng

〈名〉

(1) (形声。从肉,昜( 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2) 肠子或肠子制成的食品 [intestine]。如:小肠;肥肠;香肠

(3) 内心,情怀 [heart]。如:心肠(用心;存心);肠肚(心思);肠荒(心慌意乱)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直良切《集韵》《韵会》《正韵》仲良切,𠀤音长。《说文》大小肠,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肠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小肠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肠,小肠,心肺府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诗·大雅》自有肺肠。《书·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又《释名》畅也,言通畅胃气也。

又《博雅》详也。

又羊肠,太行山坂名。《战国策》赵闻之起兵临羊肠。《史记·赵世家》羊肠之西。《注》太行山坂通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

又无肠,国名。《山海经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

又马肠,兽名。《山海经讙举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马肠之物。《注》马肠,人面虎身,音如婴儿。

又鱼肠,劒名。见《三国蜀志》。

又草名。《博雅》鹿肠,𤣥蔘也。《又》马肠,亦草名,叶似桑。见《山海经·讙举之出注》。

又黄肠,椁名。《後汉·梁商传》赐黄肠玉匣。《注》以栢木黄心为椁也。

又《礼·仪志》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