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11:28
肠胃中心论是以肠胃为中心,逐步形成的一种理论。
根据人体慢性病的发病顺序知道,消化系统是人体的第一系统,有且只有当消化系统出现病变时,才会引发其他系统的病变;病变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病种到多样病种,从一系统到多系统,逐步形成复杂的慢性疾病。消化系统的代表器官是胃和肠,人体八大系统慢性疾病的发病顺序以此简称为“肠胃中心理论”,即慢性病是以肠胃为中心,逐步形成并扩散到各个系统的,当其他系统出现病变时,肠胃是首先进入疾病状态或发生病变的。
经过长期的思考, 在观察了中老人病历本的时候,发现都有肠胃类疾病记录。证实了他的猜想:肠胃疾病和高血压是同时存在的。那么,也就是说,慢性病应该有个过程,从单一到复杂,从一种到多种疾病发生。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了一份资料,调查发现,南京市有的人群已经患有多达10种疾病而不自知。经过阅读研究中国30多个城市以及世界各国的慢性病调查,他发现了线索:
一是目前所有的慢性病调查有的错误倾向,就是都以患者最严重的疾病为主,不严重仍然存在的疾病不作记录,给人造成似乎是该人只患一种病误区。
二是发现消化系统疾病几乎都存在慢性病患者身上。
也就是说,慢性病有可能是有顺序发生的。
慢性病的研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学科分化的专业要求,医学界比较集中在单一系统、单一器官的研究,整体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却相当缺乏。
慢性病具有整体性特征,因此决定了其研究的系统性。讲究“单一、独立”研究的现代医学,忽视了人体慢性病八大系统之间的影响性。一直以来,慢性病患者都享受着专一用药、单一治疗的“服务”,结果是发现了大量慢性病根本不可能治疗断根的事实,错过了治疗患者的最佳时机。如果医学界能够从整体、全局来思考慢性病的发生和治疗,慢性病治疗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慢性病发病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顽固性、整体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慢性病的发生肯定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多种疾病同时出现的。慢性病的发生应该有一个普遍的发生顺序才对。剩余的问题就是要研究:人体的慢性病集中发生在八大系统中,八大系统中各大系统发病的顺序是怎样的,是高血压先发生还是肠胃炎首先发生,得了骨质增生的人群,是不是还有肠胃之类的毛病。
为了明确慢性病发病顺序,首先收集了全球各国有代表性的国家慢性病死亡记录。
如美国:
表 1999~2000年美国前十位死因及其所占比例
在分析中国十几个省份的慢性病调查报告中,调查到的人群患有慢性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方面。中国2001年中国前十位主要死因及DALYs比例资料。此外还有中国十几个省份的慢性病调查报告。发现,慢性病死亡人群,最集中的是循环系统的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的癌症、呼吸系统的感染和癌症、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也就是说,从死亡角度来说,以上系统是最容易受到慢性病攻击的,并且是所有慢性病中导致死亡最快的。但是,这是不是最早发生疾病的系统呢?其实,最早发生的疾病不一定是最早导致死亡的疾病,可是许多慢性病调查报告并不显示这一点。
由于各地使用方式不一致,调查结果并不能真正体现患者的患病情况。如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调查时发现的。有不少居民对自己已经患上多种慢性病,还一无所知。患有10种慢性病的是一名78岁的男性老者,还有一名患有9种慢性病的58岁女性。这两位居民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等众多慢性疾病。调查显示,24.8%的男性和23.1%的女性自知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但也有不少人得了慢性病,自己却一无所知。这种情形并不被很多调查报告反映。不少慢性病调查只是从个体最严重的单一慢性病进行统计,忽视了个体隐秘的其他慢性病统计,这样的调查是不能真实反映慢性病发生规律的。
如广西一著名国营企业员工慢性病调查报告,通过一般体检法调查慢性病,包括测血压、 X线、心电图、 B超、血糖、肝功能、 AFP、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液流变学、内科、外科、五官科等体检项目。共调查 8545人,有慢性病者 6399例,总患病率为 74.88%,工人、科技人员、干部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 75.85%、 72.86%和 66.94%。高血压(11.21%)、慢性五官疾病(10.65%)和 HBsAg阳性( 9.13%)高于其他慢性疾病。这些调查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展示个体患慢性病的种数,以上的调查检测方式只是反映了个体最严重的某种单一慢性病,如张三查处高血压,但是无法知道他是否有肠易激综合症。相对来说,南京市的调查更为客观。
此外,也通过1633人的慢性病调查,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主要方式有治疗检查报告(如血压、 X线、心电图、 B超、血糖、肝功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医生诊断、巩膜测试、手诊、面诊、肚脐诊等。结果列表如下:
表18-1 系统疾病与调查相关疾病数量表
由上表数据发现,人体慢性病的发病顺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多。
统计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某省份数据发现,慢性病发病最多的也是集中在消化系统。由于各地饮食、生活方式等有不同的差异,其他系统慢性病的数据一般存在较大的误差。临床和调查都证明,消化系统是所有系统中最早发病的。即消化系统是最早发生慢性病的系统。如果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或者发病,首先是肠胃出现亚健康状态或发病,然后逐渐影响到全身。不过,到了第五个系统开始,慢性病的发病可能出现全身性发生。
根据人体的功能及原理,人体的八大系统发病顺序可以简单列表如下:
第一个出现疾病的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肠道、消化腺。原因:消化第一大关是胃,接着是肠道,如果胃和肠道受到损伤,就会影响食物营养的吸收,无法保证各个器官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从而引发其他系统机能的衰退和病变。疾病列举:胃胀、胃酸分泌混乱、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肠道炎、痔疮等。
第二个出现疾病的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泪、粘膜、淋巴、肝、脾等。原因:由于持续的营养缺乏,锌铁硒等无法正常吸收,免疫系统就受到伤害。疾病列举:易感冒、肩部酸痛、腰痛、淋巴疼痛、淋巴结肿大、皮肤黑斑、体质虚弱等。
第三步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喉、气管及支气管、肺、胸膜和纵膈等。原因:免疫系统受到损伤,呼吸气管受到堵塞,大量毒素不能通过呼吸道有效排出体外,蓄积于呼吸道薄弱地方,该系统开始出现肺功能衰弱、气管发炎、肺部出现垃圾堆积等。疾病列举:哮喘、肺炎、肺虚、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
第四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大脑、脊髓、脑神经、植物神经、脊神经等。原因: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无法从营养中得到保证,减弱了对神经系统的保护能力;神经系统开始受到损伤、衰退。疾病列举:过度压力感、烦躁、易怒、失眠、消极、神经衰弱、抑郁症、神经性疼痛等。
第五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血液、淋巴系统等。原因:神经系统混乱,对营养需求反应迟钝、血液循环系统对排毒反应能力减弱,循环系统开始受到损伤、破坏。疾病列举:微循环障碍、低血压、高血脂、贫血、中风、心律不齐、心脏病等。
第六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道腺、性腺、胸腺等。原因:循环系统出现混乱时,内分泌系统平衡能力就会降低,内分泌系统开始出现血糖混乱、胰岛素功能衰退、性腺混乱。疾病列举:痘疹、激素失调、甲亢、肾虚、子宫肌瘤、胰岛素功能衰退、糖尿病等。
第七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男女生殖系统。原因:泌尿系统受到损伤,泌尿系统平衡能力降低,该系统开始出现肾功能衰退、前列腺混乱。疾病列举:肾亏、尿频、尿路结石、膀胱炎、前列腺疾病等。
第八个出现的疾病的系统:骨骼系统。包括骨、关节、骨骼组成。原因:以上个系统及泌尿系统受到损伤,骨骼系统平衡能力降低,疾病真正侵袭入人体深层骨组织,该系统开始出现骨骼细胞增生速度加快、钙流失过度、骨关节胶原蛋白受损,造成骨质疏松、增生等。疾病列举: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椎增生、关节炎、骨膜炎等。
即人体八大系统慢性病发生的顺序为:
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系统
实际上,每个系统都有最长的承受期限,比如肠胃功能可以有12年,免疫系统最长承受期限是20年。如果在初期一两年出现不良现象,人体一般不会有特别的症状表现,即处在潜伏期,直到病重症状才被发现,但是那时患者往往要付出较大的治疗代价。
但是,如果人体的八大系统已经病变到第五个系统还没有进行护理,八大系统将全面出现病变症状,所以提前护理十分重要。
图示如下:
系统6
系统1-系统2-系统3-系统4-系统5-系统7——八大系统全面病变
系统8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八大系统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可以不断地重复“健康—亚健康—疾病—痊愈—健康”的循环。随着患者用药、营养食品的治疗过程,人体各个系统会自动出现调整现象。不可一成不变地对待。
慢性病研究时,采用的一种护理方式。也是详解肠胃中心论的应用程序。
1. 咨询患者最严重的疾病是什么
——该疾病属于第几个系统的?
——是否属于慢性病范畴?
——发病时间有多长?
——如果是长期,那么下一个系统将会受到影响而发病
——如果发病不久,下一个系统不一定会发生疾病
——通过各种诊断方法确认是否一致?
2. 然后回溯推导出其他系统的隐藏疾病
——如果是第三个系统,那么第二个系统、第一个系统是否出现病变?
——如果有,是慢性炎症还是陈旧性疾病?
——前面系统的疾病处于什么状态?
——什么原因引发的?心理?生理?护理?遗传?
——进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探讨及问询
3. 通过各种检测方式再次确认所有推测可能有的疾病
——医生诊断报告
——医院检测报告
——中医诊断结果
——虹膜检测
——手纹诊断
——肚脐诊断
——指甲诊断
——元素分析诊断
——穴位按摩诊断
——经络拍打诊断
——针灸诊断
——拔罐诊断
——气色诊断
4. 确定疾病
——列出出现的所有疾病
——按照各个系统发病的顺序逐一排列
——研究其相互之间的影响
——确定各个疾病需要的营养成分及药物名称
——讨论各个疾病的护理不会出现药物冲突
5. 确定以胃肠疾病为第一发生疾病
——从食道到肛门确定最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
——是否做过手术?
——是否使用过麻药?
——是否胎期受到影响?
——时间长短
——使用过药物
6. 确定全面的护理方案:根据五个方面进行
——饮食/营养/运动/心理/环境
7. 说明营养治疗及药物治疗的细节
—— 方案设计
——药物使用时间
——护理过程将出现的现象及信号
——自我调整的方法
8. 正式进入临床护理阶段
——适应期观察
——治疗期观察
——康复期跟踪
——是否随时调整?
9. 观测,随时纠正,直到康复
——每日记录护理情况
——是否出现异常?
——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方案?
——是否与预测反映时间相符合?
——患者家属意见
——患者经济支持条件
——医院建议意见
——患者本人意见
——护理营养师建议
以上即是营养师使用肠胃中心理论的护理程序。
涉及营养食品和药物的关系建议如下:
(1) 是否单一使用药物?
(2) 是否单一使用营养品?
(3) 是否先药物再营养品?
(4) 是否先营养品再药物?
(5) 是否营养、药物同时用?
人体健康的护理出现情况:
有的人需要药物治疗而不能依赖营养
有的人需要营养补充而不需要药物治疗
有的人需要药物和营养同时进行
有的人先需要营养补充才能进行药物治疗
有的人首先需要药物治疗才能进行营养补充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种治疗途径的交换:
(1) 被动治疗,即必须选择的药物治疗,也指医学上的治疗方式;有副作用
(2) 主动治疗,即通过满足人体营养需求、增强体质的营养治疗;无副作用
(3) 自主治疗,即利用人体具有的本能、康复能力、心理调节达到效果的方式。
按照“肠胃中心论”原理推测,一个糖尿病患者,可以推测该患者已患有肠胃炎,接着是免疫功能下降,睡眠不佳,甚至已经得高血压。推测结论已经在临床得到证实。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些临床治疗忽略了患者消化系统的病变,着重点在于为患者降压、降糖方面,因此增加了护理治疗的成本,延缓了患者康复的速度。国内外专家提出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五套马车”的治疗方案,即需要进行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跟踪护理五方面的综合治疗。客观地体现了慢性病治疗的治疗系统性。
“肠胃中心论”是从慢性病发病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提出的观点,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根据该理论,医生或营养师可以综合了解病患者的病情,能够避免单一治疗带来的缺陷,让病患者得到全面而科学的治疗及护理。
该理论不适合于八大系统中非消化系统引起的疾病,如外源性损伤、病毒感染、事故性疾病等。至于慢性病发展到了第五系统之后将引发八大系统发生病变,而不是逐一发生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有了肠胃中心理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有了准则,能够客观全面地对待患者。由于人的个体差异、环境的不同、地域的变化等等因素,决定了健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