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上截骨术

更新时间:2023-09-13 14:58

股骨髁上截骨术是一种用于大腿及膝部瘫痪畸形治疗的手术。

手术名称

股骨髁上截骨术

分类

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大腿及膝部瘫痪畸形的手术治疗

ICD编码

77.3513

适应症

股骨髁上截骨术适用于:

1.膝关节屈曲畸形具有骨性变化。

2.软组织松解术后的残留畸形。

3.膝关节屈曲并有内、外翻及旋转畸形。

麻醉和体位

选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仰卧位。

手术步骤

1.切口 于股骨外髁与髌骨间,斜向外上方做约6cm切口,按层直达股骨前方。

2.切开骨膜后,向骨膜下内外各插入一剥离器,股骨下端即得到良好暴露。

3.截骨 切骨的形式多样,有杵臼形、楔形、斜形、三角形、钩状等,根据畸形情况及个人经验而定。现一般多采用V形截骨,尖端起始于髌骨上方正中,可见到远端为髁间凹面之上方,骨质薄,骺端扩大,前方有小的滋养血管孔。近段为股骨干,皮质厚而光滑。

4.V形的尖端即起始于干骺分界线上,再向骨干两侧延伸,内边较长,切断前内外三边的骨质,一手握踝部上抬,一手压于切骨处,逐渐施力,直至近端嵌插入远端,畸形得到矫正为止。这种方法骨端嵌插牢固,勿须做任何内固定。

5.如屈曲畸形超过20°时,则将骨尖稍行切除;如超过30°~50°时,做成双V形。

6.如同时有膝外翻畸形,则将V形内侧边多切除侧方部分骨质。相反,如合并膝内翻畸形,则多切除外侧骨质。

术中注意要点

1.切开骨膜时,应在髌骨上约5cm处切开,然后向下延伸,注意不得损伤髌上囊。

2.切骨刀须薄、快,否则易引起骨皮质粉碎。

3.切骨刀以倾斜20°向后上为宜,过多向上,则后方骨质坚实,难于造成人工骨折;过多向下,则伸直时,无后方阻挡,易因不稳定而发生移位。

4.切骨切忌粗暴,防止损伤腘窝神经血管。

术后处理

膝关节伸直位,管形石膏固定,在未全干时,将石膏纵行剖开,防止肢体肿胀后压迫,术后密切观察,如有足部活动力量减弱,皮肤麻木及足趾发绀等现象,应及时从石膏纵行剖开处撑开,10~14d拆线后再加一卷石膏绷带。如术后残留有一定屈曲角度,则应更换石膏,并逐渐矫正膝关节于充分伸直位。石膏固定10~12周,1个月后可带石膏下地,10~12周去石膏拍片,如已骨性愈合,则不必固定,同时逐渐锻炼膝关节活动功能。如尚未愈合,可改用石膏托固定,骨性愈合后再开始锻炼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1.反屈角过大 超过10°的反屈角,会造成行路困难,并会因负重而逐渐加重,原因有:①切骨平面过高;②后方软组织挛缩严重,术前未很好拉松或手术切断;③暴力压直时发生移位。

2.远端后方或侧方移位 因切骨尖端嵌插不牢所致。

3.血管危象 多因畸形较大,一次矫正过多引起,轻者发生冻疮,局部坏死,重者甚至截肢。个别有损伤腘动脉者,应特别引起注意。

4.腓总神经麻痹 造成原因:①矫正角过大,腓总神经受牵拉;②石膏过紧及软组织肿胀压迫;③向后成角过大。最多见的是石膏过紧及局部肿胀所致,术后应密切观察,一有足部麻木,足趾运动肌力减弱,即应松解石膏及放松包扎。

5.截骨后错位 刘广杰报道1700例中有8例错位,主要是截骨平面过高及V形夹角过大,甚至近于横断致嵌插不牢所致。

6.膝关节强直,屈曲受限 由于后倾角过大,髌上囊损伤及股中间肌粘连等引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