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9 19:57
肥城路在青岛的市南区。青岛市因为依山傍海,市区内的道路走向大都不规则。肥城路大体上是东西走向,在东端和浙江路相接处是著名的青岛天主堂,在下午从肥城路上拍摄天主堂是摄影爱好者们的最佳取景角度。从天主堂沿着肥城路大体往西走,会经过中山路(十字利口),河南路(十字路口),新泰路(丁字路口),泗水路(丁字路口),宁阳路(丁字路口),在最西端和大沽路,天津路,北京路,济南路,泰安路交汇于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旧址,靠近火车站(约两百米)。
青岛著名的天主教堂,门牌是浙江路,实际上是在肥城路东端,青岛的马路十分不规则,如浙江路是一个“ㄣ”字型,这短的一横是肥城路开端,虽然这一段叫浙江路。
由这里下坡到中山路是尚存的石块路,石块路也是青岛马路的特色。有人说,青岛许多石块路是因为青岛多山岭丘陵,马路有坡度,雨中,雨后路滑,车辆易出事故,铺上石块有摩擦力,这有一定道理,但冬天雪后结冰石块路特别滑,车辆行人都视为畏途。“二战”以前如柏林等德国城市,并非山城,也有一些石块路。
肥城路初名不莱梅街(亦译柏门街),曾叫马关町。在原青岛区内。过中山路后,经原德国巡捕房(警察署)之后到铁路。
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先后宣布脱离清廷。年幼的宣统自无主张,隆裕太后几次与大臣商议,决定“退位”,中华民国政府成立。逊清贵族、官吏还不清楚新的民国政府如何对待亡国皇亲、大吏,一时间纷纷离开京师及地方官衙署,逃往天津租界、日占下的大连、德占下的青岛。
从历史上看,新朝成立往往捕杀旧吏,这些官员托庇于德国,在心理上觉得要靠外国人保护,有些人于是在巡捕房周围购地筑房,以求心理上更安全,记实小说《桃源梦》写了这一点。
住在巡捕房前的有两江总督周馥、学部副大臣刘廷琛、邮传部副大臣于式枚等,在巡捕房西边的有军机大臣吴郁生等,在巡捕房东边的有军机大臣徐世昌等,在巡捕房北边、肥城路上的有盛宣怀、杨度、陈毅等。
盛宣怀,曾任邮传部尚书(部长),他在清朝后期致力于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当时的现代工业,策划了“铁路国有”。他在民国政府成立前已到青岛,“初寓西洋亨利大饭店,继乃出资自买大洋房一所居住,其家眷则时来往青沪间。盛在青岛,出入均有德兵保护,异常戒备。”(见《申报》1912年1月7日)德国当局拟聘他任德华银行买办,他不就,去了上海,其家人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
杨度,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清末“特科”考试得中,当过学部侍郎,早期又是孙中山朋友,民国政府成立后为袁世凯左右手,积极筹划袁世凯称帝。后期又成为共产党员为革命做出过贡献。1912年他初次来青住于胶州旅馆,1916年再度来青在肥城路上住了一年之久,他的住宅带有中国风格,在旧青岛区十分少见。清末有四为学部副大臣兼京师大学堂总监(校长),而其中三位:劳乃宣、刘廷琛、杨度都曾客寓青岛。
这几座建筑因在中山路以西,不在旧城保护范围之内,近些年先后拆除建了新楼。
肥城路、中山路口是两座德国老楼,一座是汉堡大楼,也译海恩大楼,一座是带有塔楼的二层建筑,长时间是小洞天餐厅,相传曾是一家德国旅馆。肥城路原还是新闻一条街,《平民日报》、《正报》、《青岛日报》、《青岛广告报》(英文)以及青岛通讯社、新闻通信社都曾设在此。
《平民日报》社长张乐古,系一政客,后曾任参议员。该报抗战期间停刊,胜利后在安徽路复刊。
《正报》社长为吴炳宸,该报日出对开三大张,是当时四大报之一,30年代青岛的日报在10种以上。1934年郁达夫来青,该报记者蜂巢(赵怀宝)即做了访问报道。后又做追踪采访,与郁达夫成了朋友。《正报》、《光华日报》同仁公宴郁达夫,郁达夫写诗以赠:“一将成功万马喑,是谁纵敌教南侵,诸君珍重春秋笔,记取遗民井底心。”《光华日报》是在当年博山路上。
肥城路、河南路口是岛城优秀建筑之一的金城银行,也是一处写字楼,华成保险公司、太平保险公司等均在这座写字楼内。其旁为青岛市农工银行。
西端近火车站,所以曾有胶澳旅社、华北旅社两家中档旅馆,设备优于附近的几家客栈。
张济卿为院长的柏林医院在肥城路57号,曾是青岛一家较大的私人医院,这条路上还有琴圃儿科医院。解放后两家都合并于市南区医院,搬到河南路口的金城银行旧址。
肥城路也是不规则的,东端向北有一条支路,东侧是爱道院的西墙,西侧有中国公寓,原想办成公寓式旅馆,后成为民居。德县路口有家商店叫“小巴黎”。
若在下午拍摄天主教堂,以站在肥城路取景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