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3 14:32
肯尼亚人,东非肯尼亚共和国居民的总称。肯尼亚全国总人口有5140万(2018年)。全国共有44个民族,主要有基库尤族(17%)、卢希亚族(14%)、卡伦金族(11%)、卢奥族(10%)和康巴族(10%)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分类
约有3 860万人(2010)。自1974年起,斯瓦希里语为国语,有文字,英语广为使用。主要民族语言有基库尤语、坎巴语、卢奥语、卡伦津语、索马里语等。肯尼亚是人类发祥地之一,300多万年前人类便在此留下了遗迹。3 000多年前,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库希特人和科伊桑人。
公元初几个世纪,班图尼格罗人开始由西向东迁入。他们共同创造了古代文明,留下炼铁炉、石坝和水利灌溉遗址。中世纪,尼罗特人畜牧部落沿东非裂谷南下扩散,使该地区种族与民族成分复杂化。7世纪后,阿拉伯人来到沿海经商,相继建立帕塔、拉木、马林迪和蒙巴萨等城邦。15世纪,葡萄牙人开始侵入沿海地区。
19世纪中叶,英国和德国殖民者相继到来,在此进行争夺。1895年共同宣布肯尼亚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沦为其殖民地。各族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斗争,1952年兴起茅茅运动,通过大规模游击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殖民者。
1963年获得独立。肯尼亚有大小民族40多个。南半部基本为班图尼格罗各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7.4%,主要包括基库尤人(为第一大族,聚居内罗毕特区及中央高原)、卢希亚人(聚居维多利亚湖卡维龙多湾沿岸地区)、坎巴人(聚居加拉纳河与塔纳河中上游之间地区)、古两伊人(聚居卡维龙多湾南部丘陵地区)、梅鲁人(分布在肯尼亚山东北麓,塔纳河与沃索尼罗河上游之间地区)、米吉肯达人(聚居加拉纳河下游,北起马林迪南至蒙巴萨沿海平原)、恩布人(分布在肯尼亚山东南麓恩布地区)、泰塔人(聚居米吉肯达人西部,察沃国家野生动物园边缘地区),还有库里亚人、苏巴人、姆贝雷人、波科莫人、巴琼人、斯瓦希里人、塔维塔人、塔拉卡人等;北半部的东非裂谷带以西及裂谷本身,为苏丹尼格罗各族,实为尼罗特人南支,人口占全国总人口28%,主要包括乔卢奥人(占全国人口13%,为第三大族,聚居尼亚萨省西部,维多利亚湖东北部)、卡伦津人(占全国人口12%,聚居裂谷带与维多利亚湖之间地区)、马萨伊人(分布在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的荒漠地区)、图尔卡纳人(聚居在图尔卡纳省境内)、特索人(分布在西北部与乌干达交界地区)、桑布尔人(聚居图尔卡纳湖南部,肯尼亚山西北半沙漠地区)、恩多罗博人(散居于卡伦津人与桑布尔人分布区的丛林之中)、恩坚普斯人(多与恩多罗博人杂居)等;在东北部广大荒漠地带及东部丛林区则是库希特人族体,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5%,主要有索马里人(占全国人口2.5%,聚居东北部广大荒漠地区)、奥罗莫人(分布在索马里人分布区以西至图尔卡纳湖之间地区)、博尼人(散居于米巴河与塔纳河下游之间的丛林之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