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

更新时间:2023-11-27 17:23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人体寄生的肺吸虫,在国内主要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两种。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以咳嗽、咳棕红色痰为主要表现,也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症状。卫氏肺吸虫病分布于浙江、台湾、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斯氏肺吸虫病分布于四川、江西、云南、福建、广东、贵州、陕西等省。人和动物(犬、猫、猪和野生动物)是肺吸虫的终宿主。人生食石蟹、蜊蛄,囊蚴经口感染,在胃和十二指肠内囊蚴破裂,幼虫脱出并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穿过横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发育为成虫。虫体进入纵隔,可沿颈内动脉入颅内侵犯脑组织肺内病变炎性反应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被破坏,形成脓肿囊肿,周围有纤维包膜,囊内含胆固醇结晶夏科雷登结晶、虫卵等。囊内多数只有1个成虫,一处形成囊肿,移行至另一处,再构成新的囊肿,旧病灶空洞可闭合,纤维化、钙化痊愈。

病因

吸虫病的病原体为并殖吸虫囊蚴,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人的肺脏,其虫卵随痰液或粪便排出后先在水中发育成毛蚴,继而侵入第1宿主淡水螺)发育成尾蚴,尾蚴又侵入第2宿主(甲壳类动物)发育成囊蚴,人在进食未经煮熟的带有囊蚴的淡水蟹蝲蛄沼虾,或食用半熟的被囊蚴感染的野生动物肉,或生饮被囊蚴污染的溪水后即遭感染。

临床表现

肺吸虫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症状轻重与入侵虫种、受累器官、感染程度、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起病多缓慢,因准确感染日期多不自知,故潜伏期难以推断,长者10余年,短者仅数天,但多数在6~12个月。患者可有低热、咳嗽、咳烂桃样痰和血痰、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荨麻疹等临床表现。按其侵犯的主要器官不同,临床上可分为4型。

1.肺型

肺为卫氏并殖吸虫最常寄生的部位,症状以咳嗽、血痰、胸痛最常见。典型的痰呈果酱样黏痰,如伴肺部坏死组织则呈烂桃样血痰。90%患者可反复咯血,经年不断,痰中或可找到虫卵。当并殖吸虫移行入胸腔时,常引起胸痛、渗出性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等改变。四川并殖吸虫感染,咳嗽、血痰少见而胸痛、胸腔积液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荨麻疹或哮喘发作

2.腹型

腹痛尤以右下腹为多见,轻重不一,亦可有腹泻、肝大血便芝麻酱样便,在其中或可找到成虫或虫卵。里急后重感明显,体检腹部压痛,偶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腹部结节、肿块或腹水。腹部肿块扪之似有囊性感,数目不等,直径1~4cm。四川并殖吸虫常在肝内形成嗜酸性脓肿,导致肝大及肝功能异常

3.脑型

常为卫氏并殖吸虫引起,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在流行区其发生率可高达2%~5%。其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迟钝、视盘水肿等,多见于早期患者。脑组织破坏性症状,如瘫痪、失语、偏盲、共济失调等一般在后期出现。刺激性症状,如癫痫发作视幻觉、肢体异常感觉等是病变接近皮质所致。炎症性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等多见于疾病早期。

4.结节型

以四川并殖吸虫引起多见,其发生率50%~80%。可发生于腹、胸、背、腹股沟、大腿、阴囊、头颈、眼眶等部位,黄豆至鸭蛋大。结节为典型嗜酸性肉芽肿,内有夏科氏结晶或可找到虫体但无虫卵,约有20%卫氏并殖吸虫患者可有此征象。结节多位于下腹部及大腿皮下或深部肌肉内,1~6cm大小,孤立或成串存在,结节内有夏科氏结晶、虫体或虫卵。

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10~30)×109/L,急性期可达到40×109/L;嗜酸粒细胞普遍增高,一般在5%~20%,急性期可达80%以上,但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感染轻重不成比例,晚期病例增高不明显。四川并殖吸虫感染的血象变化较卫氏并殖吸虫为显著。

2.红细胞沉降率

呈中度或高度增速。

3.病原检查

(1)痰液涂片法 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痰液常呈铁锈色,镜检可见虫卵,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氏结晶。四川并殖吸虫感染者痰中往往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氏结晶,极少查见虫卵。

(2)粪涂片法 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有15%~40%阳性,而四川并殖吸虫感染者极少阳性。

4.体液的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脑型患者的脑脊液可查见嗜酸性粒细胞,蛋白质含量轻度增加,其他正常。

(2)腹水和胸腔积液检查 腹水和胸腔积液呈草黄色或血色,偶见夏科氏结晶、胆固醇晶体或虫卵。

5.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 以1∶2000并殖吸虫成虫抗原0.1ml注射于前臂皮内,15~20分钟观察结果,若局部丘疹直径≥1.2cm,红晕大于≥2.5cm者为阳性。

(2)后尾蚴膜试验

(3)血清免疫学试验 有琼脂双向扩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流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6.活组织病理检查

皮下结节或包块病理检查可见虫卵或童虫、成虫。由四川并殖吸虫所致的皮下包块可见典型嗜酸性肉芽肿,部分患者可发现童虫,但从未发现虫卵。

7.X线检查

有肺部症状者常有胸片异常表现。

(1)肺纹理增粗,胸膜肥厚 是虫卵侵入小气管,淋巴管等,使其内膜损伤,充血扩张,管壁增厚或纤维化所致,肺纹理增粗似网状,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多见,肺型感染者90%有此表现。

(2)粟粒样或斑点状阴影 酷似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但结节相对较少,大小不一,边缘模糊,内有单房和多房透亮区,部分可融合成片,多位于两肺中下野和内侧。

(3)片状阴影 为童虫在肺部移行时引起的肺出血过敏性肺炎所致,常于1~2周后吸收。

(4)片块状阴影 慢性肺吸虫病可有肺内片块影,边缘较清,类似炎性假瘤,为肺吸虫病肉芽肿所致。

8.头颅CT

可以显示病变和阻塞部位。

9.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是近年诊断肺吸虫病的新方法,由于有大量虫卵在肺组织及支气管黏膜下沉积,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支气管狭窄及黏膜下苍白的粟粒状结节,活检压片可找到肺吸虫卵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凡生长在并殖吸虫病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有进食生或半生的溪蟹或蜊蛄等,或饮过生的溪水史者,都有感染肺吸虫病的可能。

2.临床表现

早期有腹泻、腹痛,继而咳嗽、发热、咳铁锈色痰胸膜腔积液,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均应考虑肺吸虫病。如有头痛、癫痫、瘫痪等,应考虑肺吸虫病脑型的可能。

3.实验室检查

痰、粪便及各种体液内找到虫卵是确诊肺吸虫病的依据。对有皮下结节或包块患者,可作活组织病理检查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及血清学检测,均有辅助诊断的价值。尤其对四川(或斯氏)并殖吸虫病的诊断意义更大。

4.X线CT检查

适用于肺型及脑型的患者。

治疗

1.抗感染治疗

(1)硫氯酚(硫双二氯酚) 又名别丁。近期治愈率为84%~100%,一年后复查约有5%复发,可进行第2个疗程。本品副作用主要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及肛门刺激症状等。

(2)吡喹酮 吡喹酮是治疗并殖吸虫病的首选药,适用于各期患者,对成虫、童虫、虫卵均有作用,口服吸收迅速。脑型患者应给予2个疗程,间隔1周。副作用为头晕、乏力、心悸、期前收缩等,但均轻微。

2.对症治疗

咳嗽胸痛者可应用镇咳及镇痛剂。癫痫发作者可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鲁米那)及地西泮(安定)等口服预防。颅内压增高者可应用脱水剂,如高渗葡萄糖液、20%甘露醇等。瘫痪者可采用针刺理疗等。

3.剖腹探查术

药物治疗未能奏效,又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均有剖腹探查的指征。肺部症状经药物治疗大多可以消失。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切实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预防感染,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便,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应彻底治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