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8 20:57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由于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以至临床上漏诊与误诊率极高。做好PTE的鉴别诊断,对及时检出、诊断PTE有重要意义。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一部分PTE患者因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氧,表现为胸闷、心绞痛样胸痛,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样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所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冠心病有其自身发病特点,冠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阻塞证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和心肌酶水平有相应的特征性动态变化。需注意,PTE与冠心病有时可合并存在。
(二)肺炎
当PTE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出现肺不张、肺部阴影,尤其同时合并发热时,易被误诊为肺炎。肺炎有相应肺部和全身感染的表现,如咯脓性痰、寒战、高热、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抗菌治疗可获疗效。
(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非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CTEPH通常肺动脉压力高,出现右心肥厚和右心衰竭,需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相鉴别。CTPA等检查显示CTEPH有肺动脉腔内阻塞的证据,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显示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则无肺动脉腔内占位征,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正常或呈普遍放射性稀疏。CTEPH亦需与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相鉴别。
(四)主动脉夹层
PTE可表现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休克,需与主动脉夹层相鉴别,后者多有高血压,疼痛较剧烈,胸片常显示纵隔增宽,心血管超声和胸部CT造影检查可见主动脉夹层征象。
(五)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
PTE患者可出现胸膜炎样胸痛,合并胸腔积液,需与结核、肺炎、肿瘤、心功能衰竭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相鉴别。其他疾病有其各自临床特点,胸腔积液检查常有助于作出鉴别。
(六)其他原因所致的晕厥
PTE有晕厥时,需与迷走反射性、脑血管性晕厥及心律失常等其他原因所致的晕厥相鉴别。
(七)其他原因所致的休克
PTE所致的休克属心外梗阻性休克,表现为动脉血压低而静脉压升高,需与心源性、低血容量性、血容量重新分布性休克等相鉴别。
1,引起PTE的血栓可以来源于下腔静脉径路、上腔静脉径路或右心腔,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特别是从腘静脉上端到髂静脉段的下肢近端深静脉(约占50%~90%)。盆腔静脉丛亦是血栓的重要来源。颈内和锁骨下静脉内插入、留置导管和静脉内化疗,使来源于上腔静脉径路的血栓较以前增多。右心腔来源的血栓所占比例较小。
2,肺动脉的血栓栓塞既可以是单一部位的,也可以是多部位的。病理检查发现多部位或双侧性的血栓栓塞更为常见。一般认为栓塞更易发生于右侧和下肺叶。发生栓塞后有可能在栓塞局部继发血栓形成,参与发病过程。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一定程度后,通过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高,右心室壁张力增高,至一定程度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扩大,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回心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右心扩大致室间隔左移,使左心室功能受损,导致心排出量下降,进而可引起体循环低血压或休克;主动脉内低血压和右心房压升高,使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心肌血流减少,特别是心室内膜下心肌处于低灌注状态,加之PTE时心肌耗氧增加,可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
3,栓塞部位的肺血流减少,肺泡无效腔量增大;肺内血流重新分布,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右心房压升高可引起功能性闭合的卵圆孔开放,产生心内右向左分流;神经体液因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间质和肺泡内液体增多或出血;栓塞部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肺泡萎陷,呼吸面积减小;肺顺应性下降,肺体积缩小并可出现肺不张;如累及胸膜,则可出现胸腔积液。以上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出现低氧血症,代偿性过度通气(低碳酸血症)或相对性低肺泡通气。
4,由于肺组织接受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泡内气体弥散等多重氧供,故PTE 时很少出现肺梗死。如存在基础心肺疾病或病情严重,影响到肺组织的多重氧供,才有可能导致肺梗死。
5,PTE 所致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以上机制的综合作用。栓子的大小和数量、多个栓子的递次栓塞间隔时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肺疾病、个体反应的差异及血栓溶解的快慢,对发病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若急性PTE后肺动脉内血栓未完全溶解,或反复发生PTE,则可能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继而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代偿性肥厚和右心衰竭。
一、急救措施
l. 一般处理:宜进行重症监护,卧床1-2 周,剧烈胸 痛者给止痛剂、镇静剂。
2. 纠正急性右心衰竭(多巴胺等)
3. 防治休克。
4. 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吸氧或无创面罩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二、溶栓治疗
1、溶栓指征:溶栓时间窗一般规定为14天以内,但鉴于可能存在血栓的动态形成过程,这一时间窗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目前公认的溶栓治疗适应症为大块肺血栓栓塞症,其特征为右心功能不全,伴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对此类患者如无治疗禁忌症,应积极、迅速给予溶栓治疗。
2、绝对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3、相对禁忌:2周内的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2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10天内的胃肠道出血;15天内的严重创伤;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难以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近期曾行心肺复苏;血小板计数<100×109/L;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
(一)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1.大面积PTE(massive PTE)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须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压下降。
2. 非大面积PTE (non-massive PTE)不符合以上大面积PTE的标准,未出现休克和低血压的PTE。非大面积PTE中有一部分病例临床上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或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右心室前壁运动幅度<5mm),属次大面积PTE(sub-massive PTE)亚型。
(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 )
多可追溯到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肺动脉高压的相关临床表现,后期出现右心衰竭;影像学检查证实肺动脉阻塞,经常呈多部位、较广泛的阻塞,可见肺动脉内贴血管壁、环绕或偏心分布、有钙化倾向的团块状物等慢性栓塞征象;常可发现DVT的存在;右心导管检查示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活动后肺动脉平均压>3OmmHg;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室壁增厚(右心室游离壁厚度>5mm),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症状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常见症状有:
1、呼吸困难; 2、胸痛;3、晕厥; 4、烦躁 5、咯血; 6、咳嗽;心悸
临床上有时出现所谓的“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
一、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快,紫绀。双肺可闻哮 鸣音,湿罗音,偶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
二、心脏体征:心率快,P2亢进及收缩期杂音; 三尖瓣反流性杂音;心包摩擦音或胸膜心包摩擦音;可有右心衰体征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伴压痛;肝颈回流征(+)等。
三、下肢静脉炎或栓塞的体征:有一侧肢体肿胀 (比对侧>1cm以上,髌骨上15cm,下10cm)局部压痛及皮温升高
一、血气分析,D二聚体强阳性(>500mg/l); PaO2下降。
二、x光胸片:典型的改变是呈叶段分布的三角形 影,也可表现为斑片状影、盘状肺不张、阻 塞远端局限性肺纹理减少等.小的梗塞者x光 片完全正常。可合并胸腔积液和肺动脉高压 而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见肺源性心脏病)。
三、心电图检查:急性肺栓塞的典型EKG改变是 QRS电轴右偏.肺型P波,SI,QIIITIII型(即I 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有小Q波和T波倒置)。 但典型改变的阳性率低。仅见于大块或广泛 的栓塞。多于发病后5—24小时内出现,数天至3周后恢复。动态观察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四、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增大,了解肺动脉主干及其左右分支有无阻塞;
五、快速螺旋CT或超高速CT增强扫描:可显示段以上的大血管栓塞的情况;
六、核磁共振(MRl):可显示肺动脉或左右分支的血管栓塞。
七、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目前 常用的无创性诊断PE的首选方法。典型的改变是肺通气扫描正常,而灌注呈典型缺损(按叶段分布的V/Q不匹配)。对亚段以上的病变 的阳性率>95%。V/Q显像的表现可分为
(1)高度可疑肺栓塞:肺通气扫描正常。而灌注呈典型缺损(V/Q不匹配);
(2)可疑肺栓塞:通气和灌注均缺损,可能是肺实质性疾病或是肺栓塞,诊断意义不大。
(3)基本排除肺栓塞:灌注显像正常。
八、肺动脉造影(CPA):CPA是目前诊断PE最可靠 的方法,可以确定阻塞的部位及范围程度。
有一定创伤性。
1、临床症状高度可疑PE,肺通气,灌注扫描不能确诊。又不能排除PE者;
2、准备做肺栓子摘除或下腔静脉手术者。
九、下肢深静脉检查:
1、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
2、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发现下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