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术

更新时间:2024-03-17 17:10

胃肠减压术是普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伤口的愈合。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的一种治疗方法。

手术简介

适应证

1.急性胃扩张

2.麻痹性肠梗阻,如急性原发性腹膜炎、出血性小肠炎、低血钾等引起,以解除或减轻梗阻。

3.外科手术后、感染、外伤等所引起动力性肠梗阻

4.机械性肠梗阻,如蛔虫梗阻引起,必要时可为术前准备。

手术方法

1.胃肠减压器 三瓶重力吸引装置。

安装吸引瓶甲、乙及收集瓶。吸引瓶甲灌满清水,用时开放排水管,水则由瓶甲内流瓶乙,吸出之胃肠液流入收集瓶内。瓶甲的水流 完后,可将瓶甲与瓶乙互换,重新安装排水管及吸引管,继续进行吸引。

2.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器 一般在吸引器胃肠减压管之间加装一调压瓶,可防止吸引力过大,损伤胃肠黏膜。瓶中盛水1/2,以长管插入水面下的深度来调节吸引的压力,插得越浅,吸引力越小,插得越深,则吸引力越大,用于胃肠减压时,一般长管插入水面下4~5cm即可。

手术实施

手术原理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

1.取坐位或斜坡位,清洁鼻孔,将胃管前段涂以润滑油,用止血钳夹闭胃管末端,顺鼻腔鼻道缓缓插入。

2.胃管插至咽部时,嘱病人头稍向前倾并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若恶心严重,嘱病人深呼吸,待平稳后在继续插入已量好的长度。用注射器抽净胃内容物,接上胃肠减压器。如系双腔管,待管吞至75cm时,由腔内抽出少量碱性液体,即表示管已进入幽门。此时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20ml空气,夹闭管口,其管端即靠肠蠕动滑至肠梗阻近段。

3.若抽不出胃液,应注意胃管是否盘曲鼻咽部,如没有盘曲,可注入少量盐水冲洗,观察是否通畅。或注入少量空气同时听诊上腹部,以证实管的位置是否已插入胃内。

4.最后用胶布将管固定于上唇颊部,连接胃肠减压器,无减压器者,用注射器每半小时抽吸一次。

5.操作时要经常检查胃管有无屈曲,是否畅通;若引起呛咳、呼吸不畅,应考虑是否误入气管,应拔出重插。

6.留置胃管期间,要做口腔护理

7.保持负压吸引,直到腹胀消失。拔管时,应停止负压吸引后在拔出,以防损伤消化道粘膜。

8.近期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阻塞及身体极度衰弱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在进行胃肠减压前,应详细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减压装置是否密闭,吸引管与排水管连接是否准确等防止引起事故。如减压效果不好,应仔细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并及时排除。

2.减压期间应禁止进食和饮水,如必须经口服药者,应在服药后停止减压2h。为保持减压管的通畅,应定时用温开水冲洗胃管,以免堵塞。

3.根据每日吸出液体量的多少,应适当补充液体,以维持病人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4.电动吸引器的收集瓶内吸出的液体应及时倒掉,液面不可超过瓶子的2/3,以免将水吸入抽气机内,损坏马达。

5.病情好转,肠蠕动恢复或开始排气后,可停止胃肠减压

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针对这一问题,将260例胃肠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改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为55~68 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腹胀及引流等情况。结果:两组腹胀及引流液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明显减轻腹胀。

报道

有文献报道,插胃肠减压管直至导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的深度为55~60 cm。亦证明要使导管侧孔完全达到胃内,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在55 cm以上。对以往插管回顾,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观察组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达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此方法可取。测量方法可由传统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长度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为55~68 cm,术中观察胃管顶端正好在胃窦部,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利于引流。

胃肠减压术适用于各型肠梗阻病人;胃部疾病需要排出胃内容物者。胃、食管、肠管手术后以及腹腔内或腹膜后的手术,引起暂时性肠麻痹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