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1 15:32
胡兆森,1928年出生,出生于浙江杭嘉湖平原古镇-西塘,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系动力学专业。1954年,参加工作才三年的胡兆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此后又连续当选为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43年,考上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1947年,胡兆森参加护校运动,参与占领上海火车北站。
1948年,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抗议和募捐活动。
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系动力学专业,被分配至鞍山钢铁公司工作。胡兆森参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三座大型自动化炼铁炉的基建工程。当时他提出一个重大的科学借水方案,使鞍钢七号炼铁炉提前一个多月竣工。
1954年8月,1954年,胡兆森以模范技术员的身份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胡兆森也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8年,胡兆森随后辗转到石景山钢铁厂、包钢、本钢、攀钢等钢铁厂工作,担任技术员、工程师,先后在动力、炼钢、轧钢、焦化、制氧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钢铁元老”。后调到冶金部、国家科委等工作,担任国家科委委员、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局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
1952年,评了东北先进生产者。
1953年,评为鞍山市的特等劳模。
1958年,胡兆森随鞍钢的部分建设大军转移到石景山钢铁厂(即首钢),又在动力、炼钢、轧钢、焦化、制氧等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获北京市劳模称号,并再次被全国总工会评选为全国劳模。
正在热情参加鞍钢某号高炉工程建设的模范技术员胡兆森,已被铁东区东街第七选区提为代表候选人。这位年轻的优秀技术员不久以前曾经提出一项重要建议,扫清了该高炉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1953年11月9日 新华社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