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游

更新时间:2023-09-04 01:20

胡骙(方天游)(1696年3月28日——1758年2月9日),清代骈文家、诗人。名骙,榜名方天游,字稚威,号云持。山阴(今浙江绍兴)张溇人。

人物生平

胡骙,字稚威,号云持,榜名方天游,乃取方外天游之意。5、6岁即能背诵《文选》,有神童之目,成年后远游京华,得享令名,但终身不遇,晦气如影随形,以致陆以湉在《冷庐杂识》将他比作徐文长

天游其貌不扬,肤黑、身短、脸上遍布痘瘢,还是斗鸡眼。但这样一个丑人,却为不少人目为绝代才士。袁枚随园诗话》说他是“旷代奇才”;杭世骏《词科掌录》称他“藻耀高翔,才名为词科中第一;所作文种庙铭等,皆天下奇作”;朱仕琇《方天游传》更借御史万年茂的话,目之为“浙江一人”。

雍正十三年,天游被荐鸿博科,受到鄂尔泰赏识,后者扬言说:“必用胡某,以荣馆阁”。不料殿试时,天游却鼻血长流,污其试卷几满,结果未能登科。乾隆十六年,他再荐经学科,又为一个大官所阻(近人柴德庚考证为左都御史梅毂成)。当时,乾隆于殿上问:“今年经学中方天游何如”?大学士史贻直回答说:“宿学有名”。乾隆又问:“得毋奔竞否?”史摇头:“以臣所闻,太刚太自爱”。乾隆默然,此后荐举亦无人敢再言方天游。事实上,“太刚太自爱”五字,并非虚构。在京城时,方天游屡试不第,但文名卓著,不少公卿大人想罗其于门下,天游均不搭理,终于三中乙科,毕生未举。(袁枚《胡稚威哀辞》)

天游最终未能返乡,死于北方。临终前,他问来探视的朋友:“下辈子再生人间,我是做南人?还是北人?”朋友哭着说:“南人归南。”他答:“好。”遂气绝。(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

人物成就

在清代文坛上,胡天游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是在桐城派散文日渐瓴衔文坛,海内士子靡然向风,文章风貌渐趋清淡简朴之时,他却以一种狷介兀傲之气,拔戟自张一军,另走韩愈怪怪奇奇,雄肆艰涩一路。

二是骈文经过元明衰歇式微的残冬之后,胡天游踵继陈维崧毛奇龄之后武,以其气象雍容、斐然可观的博丽骈文,点缀了清中叶灿烂纷披的骈文中兴的春天。

三是在清代争奇斗妍的诗歌流派中,胡天游以其自成面目的雄奇瑰伟的的诗作,首开清诗奇诡之风,几可与“神韵说”、“性灵说”相媲美。就散文诗歌而言,胡天游均有其力。

相关评论

张维屏《松轩随笔》记:“稚威先生自言,所作当在储画山、方望溪、李穆堂三人之上……其平日负气不肯下人,即此可见”。他并且看不起死读腐儒,曾说:“博学强记,自足夸人。然是要死的学问,不如我是不死的学问……一肚皮书,而全无撰述,则身死而其书亦死”。(转引自袁枚《牍外余言 》)同时的全祖望也对天游深恶痛绝,称其为“妄男子”,而文坛老大哥方苞,也对天游了无好感。

胡的第一知己,当是郑板桥。郑在《潍县署中寄胡天游》一信中说:“人生不幸,读书万卷而不得志,抱负利器而不得售,半世牢落,路鬼揶揄,此殆天命也夫!稚威旷代奇才,世不恒有,而乃郁郁不自得,人多以狂目之,嗟夫!此稚威之所以不遇也。虽然,以子之才,不遇何伤,子所为诗文,早已竞传于众口,名公巨宦,大人先生,诗坛文场之中,莫不知有山阴胡天游者。子即不遇,而子之才不因不遇而汩没也,子何郁郁为?………以子之旷代奇才,将所经所历者发而为诗歌,写而为文章,我知异日必有胜过《秋霖赋》《孝女李三行》之绝作出现”。

齐次风在胡死后为作集序,说:“曩者词科之役,国内征士二百余人,毕集京师,才学各有专长,而言诗文工且敏,磊落擅奇才,下笔惊人,矫挺纵横,不屑蹈常袭故,雄声瑰伟,足与古作者抗力,必首推山阴胡稚威。此盖棺论定也,稚威可以瞑目矣”。天游自己也曾说:“古今人皆死,惟能文章者不死。”

史籍记载

胡天游(1696~1758),胡姓,名骙,字稚威,号云持,又名方天游,复取方外天游之意,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有异才,五六岁时,母杜氏口授《昭明文选》,即能成诵。及长,天姿英朗,博览群书,而其貌不扬,面黑有痘瘢,双目斗鸡,身材矮小。然胸中睥睨一切,气雄万夫,自比管仲乐毅。为文挥斥百家,别具炉锤。性耿直孤傲,不求人知,众亦少知其人。家贫,在会稽王府庄为童子师。时制艺名师徐庭槐同馆庄中,一日,至其处,值天游外出,阅案上书皆陆离古籍,以为故作高深以掩其浅陋。异日复往晤,听其言,叩其学,乃大奇之。雍正六年(1728),县试得冠军。明年乡试,举副榜。乾隆元年(1736),礼部尚书任兰枝荐举博学鸿词。是冬至京,大学士鄂尔泰见之,以其貌陋,意轻之,及探以学问,天游口汩汩如倾海。鄂大惊,谓是科必得天游以荣馆阁。二年七月殿试,鼻血不止,污其卷,乃报罢。时四方文士云集京师,每稠人广坐,天游辄援笔数千言,落纸如飞,纵横奥博,观者为之叹服。三年,复试,置乙榜。六年,《大清一统志》成,鄂尔泰命天游作进书表,挥洒立就,叹为奇才。十年三月二日,仿兰亭修禊故事,集海内知名人士马荣祖等15人,修禊于陶然亭。不久,鄂尔泰、任兰枝相继卒,天游无所依,赁居陋巷,四方求文者挟金币接踵而至。而天游性豪,歌呼宴客,所得立尽。公卿争欲致之门下,概谢之。十四年,大学士史贻直荐充三礼馆纂修。及《三礼义疏》成,授直隶州同知,客游山西,依侍郎田懋。蒲州守周景柱聘修《蒲州府志》。二十三年正月,卒于蒲州。性孝友,操守端方,未尝以一刺干公卿。深于经学,立论多前人所未发,无经生拘泥之习,史学尤精,诗余亦极工。尝言古今人皆死,惟能文章者不死。

个人作品

所作《文种庙铭》《灵济庙碑》《安颐蒋先生碑》《柯西石宕记》《任御史墓志》《赵总兵墓志》《逊国名臣赞序》,论者谓为天下奇作。著作有《春秋夏正》2卷,《蒲州府志》12卷,《石笥山房文集》6卷,《文补遗》1卷,《诗集》11卷,《诗余》1卷,《诗补遗》2卷,《续补遗》2卷及《云持居士集》等。《清史稿》有传。

代表诗作

【晓行】

梦阑莺唤穆陵西,驿吏催时雨拂衣。

行客落花心事别,无端俱趁晓风飞。

【烈女李三行】

大海何漫漫,千年不能移。太山自言高,精卫衔石飞。朝见精卫飞,暮见精卫飞。

吐血填作塸,一旦成路蹊。岂唯成路蹊,崔嵬复崔嵬。女面洁如玉,女身濯如脂。

十四颇有余,十五十六时。婀娜怀春风,明月初徘徊。门中姊与姑,邻舍杂姥嫠。

人笑女无声,人欢女长啼。昔昔重昔昔,皴痛不得治。有似食大鲠,祸喉连胁脐。

阿母唤不应,步出中间闺。女身亦非狂,女心亦非痴。向母问阿爷,阿爷谁所尸,

昨日门前望,裂眼宁忍窥!爷仇意妍妍,走马东西街。我无白杨刃,锻作双虹霓。

磨我削葵刀,三寸久在怀。一心愿与仇,血肉相齑臡。仇人何陆梁,挟队健如犛。

前者为饥狼,后者为怒豺。小雀抵黄鸸,徒恐哺作糜。大声呼县官,县官正聋蚩。

宛转太守府。再三中丞司,堂皇信威严,隶卒森柴崖。安知坐中间,一一梗与泥。

何由腐地骨,骨笑回牙欸。孤小不识事,闻人说京师。京师多贵官,列坐省与台。

头上铁柱冠,獬廌当胸栖。獬廌角岳岳,多望能矜哀。局我头上发,缝我当躬衣。

手中何所将,血帛斑烂丝。帛上何所书,繁霜惨蒙埋。细躯诚艰难,要当自防支。

女弱母所怜,请母勿攀持。今便辞母去,出门去如遗。是月仲冬节,杀气争骄排。

层冰塞黄河,急霰穿毛锥。大风簸天翻,行人色成灰。灰里不见掌,深林抱枯枝。

三更叫鴚鹅,四更嗥狐狸。五更道上行,踯躅增羸饥。举头望长安,盘盘凤皇陴。

下著十二门,通洞纵横开。持我帛上书,鬻我囊中袿。跪伏御史府,廷尉三重墀。

尚书几峨峨,峨峨唱驺归。头上铁柱冠,獬廌当胸栖。獬廌即无角,岂与群羊齐!

李女倚柱啸,白日凋精辉。结怨弥中霄,中霄盛辛悲。有地何抟抟,有天何垂垂。

高城不为崩,高陵不为阤。为遣明府来,明府来何迟。长跪向明府,泪落江东驰。

如今千里还,女忧终身罹。女诚不敢给,愿官无见疑。父冤信沈沈,沈沈痛无期。

一日但能尔,井底生朝曦。死父地下笑,生仇市中刲。顾此弱残躯,甘从釜羹炊。

语中难成声,声如系庖麋,明府大嗟叹,嗟叹仍嘘唏。翻翻洞庭波,洞庭非渊洄。

崭崭邛崃坂,九折无险峨。我今为汝尸,汝去行得知。爷仇意妍妍,举家忽惊摧。

势似宿疹发,骤剧无由医。同时恶少年,驱至如连鸡。锒铛押领头,毕命填牢狴。

有马空马鞍,永别街西馗。叩首谢明府,搦骨难相贻。昔为羝乳儿,今为箭还靫。

遥遥望我里,我屋荒毗莱。寡母倚门唏,唏子杞粱妻。女去母啖柏,啖柏今成饴。

虽则今成饴,母悲转难裁。女颜昔如玉,女发何祁祁。如口含朱丹,女手垂春荑。

哭泣亲尘沙,面目余瘢劙。宛宛闺中存,黧疾疑病罴。姑姊看女来,簪笄不及施。

邻姥看女来,左右相呼携。各各自流涕,一尺纷涟洏。邻姥少别去,媒媪从容来,

三请得见女,殷勤致言辞。公子县南居,端正无匹侪。金银列两厢,纤纨不胜披。

身当作官人,华荣炳房帏。颇欲得贤女,贤女胜姜姬。回面答媒媪,身实寒且微,

无弟无长兄,老母心偎依。所愿事力作,涩指缝裙鞵。安得随他人,乖违母恩慈!

母年风中灯,女命霜中葵。须臾母大病,死父相寻追。棺椁安当中,起坟遂成堆。

一一营事讫,姑姊可前来。为我唤长老,长老升堂阶。为我召乡邻,乡邻麋如围。

十岁随爷娘,幼小唯痴孩,十五衔沈冤,灌鼻承醇醯。二十行报仇,报仇苦且危。

三年走大梁,赵北燕南陲。女行本无伴,女止亦有规。皎皎月光明,不堕浊水湄。

斑斑锦翼儿,耿死安能翳!自此旋入房,重阖双双扉。朱绳八九尺,挂向粱间颓。

鲜鲜桂华树,华好叶何奇。葳蕤扬芬馨,生在空山隈。烈火烧昆冈,三日焰未衰。

大石屋言言,小石当连养。萧芝泣蕙草,万族合一煤。烧出白玉姿,皎雪寒皑皑。

玉以为女坟,将桂坟上栽。夜有大星辰,其光何离离。错落桂树下,千年照容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