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大院

更新时间:2024-10-04 19:39

胡家大院建成于1946年,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建筑材料为青砖、灰瓦、青石板、木裙板,建筑的布局采用川西民居常见的四合院形式,而为避免大院给人以空旷之感,建筑者巧妙采用了前后两个四合院连环相套的形式,整体层次分明、错乱有致、匠心独具,堪称川西地区古典民居的典范。

建筑简介

胡家大院建成于1946年,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建筑材料为青砖、灰瓦、青石板、木裙板,建筑的布局采用川西民居常见的四合院形式,而为避免大院给人以空旷之感,建筑者巧妙采用了前后两个四合院连环相套的形式,整体层次分明、错乱有致、匠心独具,堪称川西地区古典民居的典范。

胡家大院”当时建有12幢,始祖胡启旦分给三子九孙居住,占地面积数十亩。正中是“一进八重”,合计80间,左边36间,右边46间,共计162间。对外有纵横通道各一道,通道口建有两层“护院楼”,高森的院墙建有四门,夜间,四门紧闭,家丁在护院楼值班,鸡犬都无法进入大院。

发展历史

起源

创建“胡家大院”的始祖为胡启旦,生于康熙戌子年,即1708年,启旦聪慧好学,善于经商,常往返于安徽与湖北之间做茶叶生意,将英山、霍山之茶叶贩至沿江各省份买卖。由于他经营有方,数年后,生意越做越大,成为茶叶巨贾。

胡启旦生有三子九孙,“胡家大院”“一堂五世”,其乐融融。据族谱记载,胡启旦“一堂五世虽百数十人而不啻一人焉谓非”。长子胡加魁“慷慨坦直”、“绝无诡随”;次子胡加元,“俭朴居身”、“恢宏伟业”;三子胡加凰,“不訾人短”、“不炫己长”;九孙“经理商贾艰难辛苦”。所以,在“胡家大院”建筑风格上,也充分体现出了这几代人的高风亮节。

“胡家大院”的生意人,历来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小读书,必须精学珠算,智商高的男人,须送到店铺当学徒,站柜台,然后做账房,再做管事,到小掌柜,等一关关过了,才能做独当一面的大掌柜。所以,“胡家大院”的男丁大都是“儒商”,个个能写会算。据族谱记载,从胡启旦创建“胡家大院”之时,就注重培养人才,传承“崇文洁身”和“奋发图强”,他的9个孙子中,有7个是国子生。

家规

另外,“胡家大院”有一个严格的家规,从胡启旦到其玄孙,五代人在外经商回家时,都必须先到院内账房交结钱款,然后才能与妻子儿女见面,违者以家法处置,十分严明。由于“胡家大院”生意人素质高,经营有道,财源滚滚,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人窝”。

土改划分阶级成分时,“胡家大院”划有中农、富裕中农、富农、小土地出租、小土地经营、资本家地主、官僚地主,唯独没有“恶霸地主”。他记得,那时,从“胡家大院”拿出来的家具、古董、农具等生活用品足足摆了十几亩地,全部分给了贫下中农,其中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

败落

1938年秋,日本侵略者进入灵乡后,却进不了“胡家大院”,鬼子气急败坏地企图用圆木撞开大门,谁知,坚实的大门岿然不动,鬼子恼羞成怒,用炸弹将大门炸开,并肆无忌惮地纵火焚烧,两次共烧毁堂房7间,正房24间,厨房和储存室8间,合计39间。

“文革”破“四旧”时,“胡家大院”内所有的匾额几乎毁尽,其中有“文魁”、“进士”、“御赐”等,还有一块民国时期著名将领胡宗铎的祝寿匾,一些珍贵的木雕、石雕、窗花也毁了不少,护院楼被拆等。现存77间,居住了300多名胡氏后人。

人物

“胡家大院”200多年间,胡家共发展了近700人口,其中有200多人口迁居武汉、北京、青海、天津、安徽、美国等地,还有近300人口生活在大院内。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