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寄南

更新时间:2022-05-11 14:22

胡寄南(1905--1989)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祖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生于上海。192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心理学系。193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暨南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等职。

简介

建国后,先在复旦大学任职。1951年始,除一度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外,一直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为普通心理学博士点负责人和导师。此外,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备组成员,上海市思维科学学会(筹)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和上海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顾问,上海市科协委员,《心理学报》编委、《心理科学通讯》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心理学卷》主编,《英汉大词典》心理学词目编译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心理学实验室及条件反射实验室主任。

贡献

60余年来,胡寄南从事心理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在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等方面均有创见,造诣很深,逐渐形成一整套心理学基本理论体系。在华东师范大学,亲自设计创建心理实验室,收集、研读、翻译国外心理学科文献资料,为振兴中国心理科学,培养心理学人才,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成果及论著

胡寄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从学生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献身于心理科学事业。早在民国14年(1925)的“五卅”运动之时,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被选为复旦大学学生代表和上海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返国投身祖国心理科学事业。建国后,为探索中国心理学道路,反复钻研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心理科学的指导意义,对苏联驻西方的心理学流派,采取实事求是和吸取其中合理部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加以研究,对心理学上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出了如下新的观点和见解:⑴ 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生物科学即人的科学,它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⑵ 内省的自我分析法,乃是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⑶ 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人的心理变化发展的动力;⑷ 信息的本质是从物质到精神,又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物;⑸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认识,性感和意志的统一的心理活动;⑹ 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意识活动的动力组织系统等等。1987年被美国国际人际关系实验训练学会授予永久荣誉会员称号。

胡寄南著作颇丰,学林出版社出版的《胡寄南心理学文选》,收集了他从1922年到1985年的主要著作;1989年修订再版,是中国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文献。此外,校译的书籍有,英国斯蒂芳·F·梅森的《自然科学史》、奥地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西方心理学家文选》、《荣格分析心理学》、《阿林勒个人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10余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