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0 01:35
胡峄阳(1639—1718),原名良桐,易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布衣,别号不其二劳山人,斋号竹庐。清顺治十年(1653),他去莱州府应童子试,入考场前因不满监考官强制搜身之举,怒道“视士子如盗,乌乎可”,拂袖而去,发愿终生不仕,精研《周易》,专以著述,授徒为业。胡三老爷、胡仙人、胡神仙……都是胶东地区居民对胡峄阳的敬称,胡峄阳传说也逐渐演化成一种民间信仰。胡峄阳传说文本十分丰富:传说,胡峄阳生前诚心修行,脱离世俗,死后成了仙,住在一个仙岛上。他为了搭救渔民,显了两回灵。某一天渔民在海上不幸遇到了风浪,渔船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五位出海打鱼的渔民饥寒交困,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不知谁会来拯救他们。正当求生无门之际,正在海岛上修炼的胡峄阳忽然出现了,以神仙的姿势凌空降临。他用手指轻轻捏了一点米送给渔民,笑了笑,不说一句话。未想这米煮熟以后,却怎么吃也吃不完,就像无穷无尽的恩惠一样。渔民喜出望外,终于得救。这就是在胡峄阳传说中颇具代表性“一捏米救了五人命”的故事。
胡峄阳传说自清康熙中期传承至今,代代相传,并时见文字记载。清《即墨县志》《灵山卫志》《潭略》及后来的许多史书志乘皆有载录。胡峄阳世居城阳流亭,仙逝后,族众感念有加,于乾隆九年(1744)捐资建祠,供奉胡峄阳木主。祠内高悬百福庵道长蒋清山所题楹联:“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居之唯崂山最稳;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当地老百姓至今仍然崇信“老爷爷”,在城阳区流亭街道形成了具有共同精神内核的非遗社区。胡峄阳传说具有较高的乡土文化、乡贤文化和民俗学价值,300年来,已成为一种文化理念和民间信仰。2014年,胡峄阳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青岛城阳流亭峄阳文化园获得“胡峄阳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胡峄阳传说项目保护单位青岛城阳流亭峄阳文化园评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