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6 11:39
胡忠,男,汉族,1968年生,四川新都人。1990年6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化学系。2001年夏,胡忠辞去成都石室联中的教职,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西康福利学校支教。2012年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胡忠,男,1968年生,四川新都人,重庆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西康福利学校校长。2012年2月,胡忠与妻子谢晓君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1986年9月至1990年6月,在重庆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
1990年7月至2001年7月,在成都石室联中(原成都市十中)任化学教师;
2001年夏,胡忠辞去成都石室联中的教职,告别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所全免费、寄宿制的民办公助福利学校康定县西康福利学校支教,当了一名志愿者。此后的胡忠,拿着每月300元的生活费,开始了照顾学校143名学生的生涯。这些学生来自甘孜州12个县,主要以藏、汉、彝、羌四个民族为主,几乎全是孤儿。
2012年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获称号“高义薄云”。
感动中国人物介绍短片:他把自己身心的所有能量,都一点一滴的化作了关爱,传递给了这些缺少亲情的孤儿,胡忠和谢晓君夫妇,他们用自己人生中最为美好的12年时光在塔菲草原陪伴着这些孤儿们长大成人,他们改变着孩子们的命运孩子们也成就了他们的赤诚。
“感动中国”组委会: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媒体报道
2011年9月9日,《四川日报》第13版以《你在高原播种希望的格桑花》为题,报道报道胡忠、谢晓君夫妇支教的先进事迹。
2012年2月4日,《四川日报》第1版以《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为题,报道报道胡忠、谢晓君夫妇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2012年2月4日,《成都日报》第1版、第3版以《成都“并蒂雪莲”感动中国》为题,报道报道胡忠、谢晓君夫妇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2012年2月5日,《成都日报》第2版以《帮点忙 没想到这一帮就是12年》为题,报道报道胡忠、谢晓君夫妇高原支教的故事。
2012年2月6日,《成都日报》第7版以《扎根高原 守在孩子们身边 把大家的关爱汇成更多的力量》为题,报道报道胡忠、谢晓君夫妇高原支教的故事。
2012年2月9日,《华西都市报》第4版以《 胡忠谢晓君夫妇在石室联中开学典礼讲述支教故事:“付出爱心越多,得到越多”》为题,报道报道胡忠、谢晓君夫妇高原支教的故事。
同事评价
成都石室联中黄艳灵老师: “我为拥有这样的同事而自豪,我认识他们十多年了,他们的精神鼓励我,对每一个孩子要有耐心、爱心。”
“一个教师,如果你想做,到哪里都是教书,在哪里都是育人。我乐意成为这种老师,因为在我看来,把自己懂的、会的一些东西,尽可能地教给学生,并让这些东西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希望、增添快乐,那是最快乐的事。我将继续和我的同事们一道,肩负起100多个高原农牧区特殊孩子成才的责任,没有谁要求我们去做,但我们会倾尽所能,为孩子们付出,帮助他们成长。 我将更认真地去工作,把我的每一天都给孩子,高原的孩子。”
“我来高原的理由其实十分简单,就为了把那群孩子教出来,这种想法一直没变。在我心里,一个学师范的,到哪里都是教书,教谁都是一样。城里并不是我不愿待,而是因为城里不缺我,而高原却真的需要老师,以至于我能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至于收获,我只能说,十多年里,我实实在在地为这里的孩子做了些事,实实在在地为这里的教育帮了点忙,并由此感悟到一些东西,比如‘责任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教师是什么’,仿佛概念更清晰了。”
“在高原上这么多年,支撑我走到现在的是爱心。”
“我在这里支教已经12年,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正好12年,我刚好完完整整地带完一轮。我还要再规划4年,等到出去上大学的孩子们毕业归来,等有更新鲜的力量补充进我们的学校!”
“我会继续,以更多的形式来支持这里的教育。或许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孩子们!”
胡忠对孩子们的看法 :“这些孩子才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我说的话,我跟他们承诺的,我哪怕死了我必须要兑现。”
当孩子不认真学习的时候: “我抛弃一切到这里来,我把我的老婆孩子带来,我曾经这样说过一句话,这个门进来一个强盗,他拿着刀要捅你们的时候,第一个为你们挡刀的绝对是我,当你们不听话的时候,我跪下来求过你们,求你们听我的话,我们虽然是无依无靠的孩子,但是我们是脚踩在地上的人(跺脚)。”
回答主持人关于“志愿者工资每月300,这怎么能够长久支撑着呢”问题时:“我觉得是靠一种信念,作为教师来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那么这种意义超越了,(顿)可以说是超越了内心对所有物质条件,包括刚才说到的,三百块钱的生活(费),当自己内心有了一种工作的快乐,对孩子的付出,自己感受到了真实的一种满足,我觉得胜过世界上一切的物质享受,我真的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