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4 00:53
胥浦,地名。原有胥浦镇建制,属今江苏省仪征市境内。为仪征最古老的地名。
胥浦古老农歌传唱了几千年,到了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胥浦开始谱写工业之歌。1978年筹建仪征化纤,1984年12月一期工程投产,1993年改组为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并开始交易,成为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
以2007年底聚酯聚合装置产能计,集团是世界第四大聚酯生产商,公司一地聚酯聚合产能居世界首位。
2000年,胥浦并入真州,成为仪征乃至全国重要的化纤工业基地。
这里曾经是仪征真州八景之一“胥浦农歌”,现在已被仪征人大手笔重新谱写,更雄壮的新时代的“胥浦长歌”在这里响起。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春秋时期平王七年(公元前 522 年),伍子胥逃楚投吴,前有滔滔江水后有楚国追兵,在“渔丈人”的舍命帮助下由此地解剑渡江,故得名“胥浦”,即“胥之浦”之意。2000年4月,撤销胥浦镇并入真州镇。
胥浦河从史前一直流淌而来,传唱着仪征先民的古老歌谣。最初,仪征先民逐水而居,过着漂泊无定的渔猎生活;后来在胥浦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发现了野水稻生长规律,每年秋季,都会有收获,他们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代代相传,古老的歌谣也因此传唱下来。从此,他们开始在胥浦河一带居住下来,学会了原始耕种,开创了古老的农业文明。每到栽秧季节,秧田里都会传出高亢宛转的歌声,此唱彼和,持续不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胥浦农歌”。这种“口头创作、代代口传、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歌,聚合了栽秧号子、车水号子、民间小调等多种民间元素,至今依然在当地传唱。
元至清,胥浦农歌融合进大量苏南文化,并且农歌演唱中多含苏南方言,如《二姑娘花鞋做得巧》,起调即为“侬吔来——哎——哎嗨哟——”,具有浓厚的苏南色彩。晚清至民国时期是胥浦农歌发展的高峰,画家诸乃方绘有真州八景,“胥浦农歌”正是这一盛景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五十年代,易人、鲁其贵等音乐家对胥浦农歌进行了调研整理,并出版了《胥浦农歌曲谱》,其中由鲁其贵整理的《我爱姐姐会纺纱》收进《中国民间音乐集成》。1990年由徐世珍先生组织,钱光荣、潘礼存两人参加对胥浦农歌从曲调到曲目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收集了近千首歌词。
据传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父亲受楚国奸臣所害,伍子胥的父兄辈被杀,伍子胥逃出楚国,当来到仪征江边,见一渔翁,请求渡船过河。渔翁边摆渡边歌唱,伍子胥十分感激,欲将身上的白金剑赠与渔翁以作报答,渔翁拒不接受。当问其姓名以作日后报答时,渔翁以不肯告知。伍子胥担心渔翁将其行踪泄露,渔翁见到伍子胥的神色,叹道:楚王正在悬赏前金捉你,我若贪财,只需报告你的行踪。之所以舍命救你,是敬重你的为人。伍子胥只好辞行,未走几步,忽闻江中扑通一声,回头一看,小船一翻。原来渔翁把船划到江中心自沉了,以绝伍子胥的疑心。后来伍子胥当年渡江的的地方,成为“胥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