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19:20
红木(Bixa orellana L.)是红木科红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叶片心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柄长2.5~5厘米,无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序梗粗壮,萼片和花瓣倒卵形;蒴果近球形或卵圆形,密生栗褐色长刺;种子卵圆形,呈暗红色。8~10月开花结果。红木因木锯切开时会发出一种略酸的香气,故名酸枝;又因颜色大多为枣红色,因此而得名。
红木因木锯切开时会发出一种略酸的香气,故名酸枝;又因颜色大多为枣红色,因此而得名。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10米;枝棕褐色,密被红棕色短腺毛。叶心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0~20厘米,宽5~13(~1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几截形,有时略呈心形,边缘全缘,基出脉5条,掌状,侧脉在顶端向上弯曲,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树脂状腺点;叶柄长2.5~5厘米,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5~10厘米,序梗粗壮,密被红棕色的鳞片和腺毛;花较大,直径4~5厘米,萼片5,倒卵形,长8~10毫米,宽约7毫米,外面密被红褐色鳞片,基部有腺体,花瓣5,倒卵形,长1~2厘米,粉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黄色,2室,顶孔开裂;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生于2侧膜胎座上,花柱单一,柱头2浅裂。蒴果近球形或卵形,长2.5~4厘米,密生栗褐色长刺,刺长1~2厘米,2瓣裂。种子多数,倒卵形,暗红色。
红木性性喜光,喜湿润,生长适温22~30℃。不择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喜暖热气候,适宜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生长,生长于热带林边缘,向阳处的肥沃土壤。表现出粗生、速生等特征,不耐霜冻,幼苗易受冻,导致枯梢。但在中国云南热区可在绝对低温1.9℃下未出现寒害。
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分布于马来西亚、东印度群岛、巴西、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等地。中国已先后于广东(仙湖植物园(王国栋W070249)。深圳市园林绿地常见栽培)、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区引种栽培。
红木一般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和高压繁殖。
可选择6年生以上的优良母株采种,3月果实成熟,果实由红色(红花红木)或绿色(白花红木)转为红黄色时即可采种。红木花期较长,种子成熟不一致,应分批采摘,采种后先剥去红黄色的软刺种壳,取得种子,然后用手搓去种皮,用水洗净,阴干后待播。
红木种子生活力保持期较短,约1个月,应随采随播。用清水浸泡种子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播种圃地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床面平整。采用撒播法,先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用遮阴网搭棚遮阴,早晚淋水,保持床面湿润,20天开始发芽,及时拆除遮阴网,30天后发芽率可达90%以上。小苗长出2对真叶,苗高达到5~7厘米时可移入营养袋培育,小苗期宜加强水肥管理,3个月苗高达40~50厘米时可出圃造林。1年生苗平均高达1米以上。
造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向阳缓坡地,先砍杂炼山、穴状整地。植穴规格50厘米×50厘米×50厘米,株行距3米×3米或3米×4米,每穴施沤熟的农家肥3千克与表土均匀搅拌后回填穴内,选择雨季造林。
定植2~3个月后,宜加强抚育管理措施,先砍杂,后穴状除草、松土、施肥1次,每株施复合肥100克,第1年进行3次,以后每年进行2次,每次施复合肥150克。造林地的杂草也可用草甘膦喷杀,这样可降低抚育成本,提高工效。幼林郁闭后坚持每年砍杂除蔓修枝整形,以提高坐果率。
在苗期很少出现病虫害,有时发生幼苗和嫩叶有蚜虫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防治。
红木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食用色素植物,可提取红色染料,供糖果及乳酪饼染色,亦为纺织品、木制品、化妆品、印刷品、搪瓷品等染色。中国云南傣族常用于糯米饭着色和染布。其树皮纤维具有韧性,可制绳索。由于其木质坚硬,也常被用来制作各式各样的家具。
在中美洲、墨西哥利用种子油可以治麻风病,种子还是退热、收敛、利尿、解毒的药剂。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木屑泡水可以降低血压、血脂,做枕头可以舒筋活血。
红木其果实红艳,持果时间长,适合庭院、公园、办公场所等地种植,孤植或列植于路边、池畔以供观赏。
据《古玩指南》中记载:“凡木之红色者均可谓之为红木。惟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