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6 12:40
能带理论是用量子力学的方法研究固体内部电子运动的理论。始于20世纪初期,在量子力学确立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近似理论。它曾经定性地阐明了晶体中电子运动的普遍特点,并进而说明了导体与绝缘体、半导体的区别所在,解释了晶体中电子的平均自由程问题。
自20世纪六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以后,使用电子计算机依据第一原理做复杂能带结构计算成为可能(不过仍然非常耗时,一次典型的能带结构自洽计算在普通工作站上往往需要花几个小时甚至一周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能带理论由定性发展为一门定量的精确科学。
晶体中电子所能具有的能量范围,在物理学中往往形象化地用一条条水平横线表示电子的各个能量值。能量愈大,线的位置愈高,一定能量范围内的许多能级(彼此相隔很近)形成一条带,称为能带。各种晶体能带数目及其宽度等都不相同。相邻两能带间的能量范围称为“能隙”或“禁带”。晶体中电子不能具有这种能量。完全被电子占据的能带称“满带”。满带中的电子不会导电;完全未被占据的称“空带”;部分被占据的称“导带”。导带中的电子能够导电;价电子所占据能带称“价带”。能量比价带低的各能带一般都是满带,价带可以是满带,也可以是导带;如在金属中是导带,所以金属能导电。在绝缘体中和半导体中是满带所以它们不能导电。但半导体很容易因其中有杂质或受外界影响(如光照,升温等),使价带中的电子数目减少,或使空带中出现一些电子而成为导带,因而也能导电。
能带结构可以解释固体中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区别的由来。材料的导电性是由“传导带”中含有的电子数量决定。当电子从“价带”获得能量而跳跃至“传导带”时,电子就可以在带间任意移动而导电。
一般常见的金属材料,因为其传导带与价带之间的“能隙”非常小,在室温下 电子很容易获得能量而跳跃至传导带而导电,而绝缘材料则因为能隙很大(通常大于9电子伏特),电子很难跳跃至传导带,所以无法导电。一般半导体材料的能隙约为1至3电子伏特,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因此只要给予适当条件的能量激发,或是改变其能隙之间距,此材料就能导电。
所有固体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则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轨道上运动,距离原子核越远的轨道其能级(电位能的级别)越高,电子也就越容易脱离原子的束缚,变成可以运动的自由电子。这有点像手上的风筝,放得越高,其运动能量越大,挣脱线的束缚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最外层的电子最活跃,决定了与其他原子结合的方式(化学键),决定了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就决定了该原子的价值,因此被称作为“价电子”。以硅原子为例,其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以“2、8、4”的数量分布在三个轨道上,里面2和8个电子是稳定的,而外部的4个电子状态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其物理、化学特性就与它的4个价电子强相关。原子的电子状态决定了物质的导电特性,而能带就是在半导体物理中用来表征电子状态的一个概念。在固体电子学中有一套能带理论,便于研究固体(包括半导体)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规律。
当原子处于孤立状态时,其电子能级可以用一根线来表示;当若干原子相互靠近时,能级组成一束线;当大量原子共存于内部结构规律的晶体中时,密集的能级就变成了带状,即能带。能带中的电子按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占据能级。下面是绝缘体、半导体和金属导体的能带结构示意图。最下面的是价带,是在存在电子的能带中,能量最高的带;最上面是导带,一般是空着的;价带与导带之间不存在能级的能量范围就叫做禁带,禁带的宽度叫做带隙(能隙)。绝缘体的带隙很宽,电子很难跃迁到导带形成电流,因此绝缘体不导电。金属导体只是价带的下部能级被电子填满,上部可能未满,或者跟导带有一定的重叠区域,电子可以自由运动,即使没有重叠,其带隙也是非常窄的,因此很容易导电。而半导体的带隙宽度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其价带是填满的,导带是空的,如果受热或受到光线、电子射线的照射获得能量,就很容易跃迁到导带中,这就是半导体导电并且其导电性能可被改变的原理。
由于半导体的带隙窄,电子容易发生跃迁,因而导电性能容易发生大的变化;电子状态的变化还可能带来其他效应,比如从高能级到低能级跃迁过程中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则产生“发光”现象。独特的能带结构,正是半导体具有百变魔力之源。
这是讨论晶体(包括金属、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晶体)中电子的状态及其运动的一种重要的近似理论。它把晶体中每个电子的运动看成是独立的在一个等效势场中的运动,即是单电子近似的理论;对于晶体中的价电子而言,等效势场包括原子实的势场、其他价电子的平均势场和考虑电子波函数反对称而带来的交换作用,是一种晶体周期性的势场。能带理论就是认为晶体中的电子是在整个晶体内运动的共有化电子,并且共有化电子是在晶体周期性的势场中运动;结果得到:共有化电子的本征态波函数是Bloch函数形式,能量是由准连续能级构成的许多能带。
能带理论是现代固体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对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能带理论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规律的一种近似理论。固体由原子组成,原子又包括原子实和最外层电子,它们均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为使问题简化,首先假定固体中的原子实固定不动,并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排列,然后进一步认为每个电子都是在固定的原子实周期势场及其他电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这就把整个问题简化成单电子问题。能带理论就属这种单电子近似理论,它首先由F.布洛赫和L.-N.布里渊在解决金属的导电性问题时提出。具体的计算方法有自由电子近似法、紧束缚近似法、正交化平面波法和原胞法等。前两种方法以量子力学的微扰理论作为基础,只分别适用于原子实对电子的束缚很弱和很强的两种极端情形;后两种方法则适用于较一般的情形,应用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