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3 16:42
发生在脉络膜的病变。脉络膜呈暗褐色,占葡萄膜的后2/3,由纤维组织、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组成,软而薄,棕红色,在巩膜和视网膜之间,前续连于睫状体后方。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主要功能是营养视网膜外层及玻璃体,并有遮光作用,使反射的物象清楚。同时对人的视觉系统起保护作用,对整个视觉神经有调节作用。
富有血管,起着营养视网膜外层、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作用。由于血流量大、流速较慢、病原体在此处易滞留,造成脉络膜疾病。
1.急性脉络膜缺血
常因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就诊。眼底表现依阻塞血管的大小、数量和病变的时期而定。
2.匐行性脉络膜萎缩
又称盘周地图状轮状脉络膜病变,是眼底后极部脉络膜毛细血管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
3.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
是一种少见的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症性疾病,典型病变发生于近视的青年女性患者,表现为后极部散在分布的黄白色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层脉络膜水平,呈自限性过程,通常不伴有眼前段和玻璃体炎症,多数患者视力预后良好。
4.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双侧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其特征为视网膜下多发性奶油状病灶和视网膜血管炎,常伴有黄斑囊样水肿、视盘水肿和玻璃体的炎症。
5.脉络膜脱离
正常脉络膜上腔的压力等于或略小于眼压,如果这种压力关系遭到破坏,液体会积聚于脉络膜上腔导致脉络膜与巩膜分离,称之为脉络膜脱离。
6.无脉络膜症
其特点是双眼进行性发病,自幼夜盲,弥漫性全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及RPE萎缩,最后脉络膜完全消失。
7.脉络膜炎
脉络膜与视网膜相互紧帖,脉络膜发炎时可累及视网膜,故常诊为脉络膜视网膜炎。脉络膜因无感觉神经,患者无痛感。炎症初期因视网膜的光感觉器细胞受刺激,可有眼前闪光感。炎性产物进入玻璃体时,表现为玻璃体混浊,诉眼前有黑点飘动,视力呈不同程度下降,玻璃体混浊程度随炎症发展而加重。
1.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有条件者可行吲哚氰绿(ICG)血管造影检查。
2.影像学检查
疑有肿瘤或转移癌时行超声波及CT、MRI检查。
3.感染检查
检查有无结核、梅毒、病毒等感染,及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变或肿瘤等。
4.散瞳检查
眼底散瞳检查。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上述检查方法可明确诊断。
1.病因治疗
对原发病治疗,去除病因。
2.全身用药
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维生素类药物等。
3.手术和放疗
脉络膜病变可酌情行激光光凝、冷冻、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