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16:55
脑供血不足(CCI)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造成脑部循环障碍,持续处于血液灌注不足的状态。脑供血不足的定义缺乏统一标准,相关类似的名称众多,譬如“慢性脑动脉硬化症”“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慢性低灌注状态”“慢性脑缺血”等。
按缺血部位分:
慢性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缺血型
该型最常见,目前文献报告最多,危险性大,一旦发展成急性梗死,致残致死率高。具有持续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主要以头晕、头矒、行走不稳感、倾斜感、站立不稳感或头重脚轻感为主,一般不伴恶心;症状重时可有短时眩晕,伴轻度恶心、视物模糊,肢体乏力。上述症状可有波动性,时轻时重,体位变动时或行走时间较长时头晕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慢性前循环(颈内动脉)缺血型
主要表现为前脑功能障碍,即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遗忘、名称遗忘等,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怒),失眠,工作能力下降,判断力下降,随时间推移甚至可出现人格改变、偏执、轻度痴呆,偏侧肢体发麻、酸困、发凉等。
慢性全脑缺血型
符合脑供血的诊断标准,同时具有前、后循环供血不足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
脑供血减少是慢性脑缺血的启动因素,原因复杂繁多,主要为:
血管因素:
血液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长期损伤可能导致血管狭窄、血液流通速度减慢,导致大脑血液流动改变,进而造成脑供血不足。另外,这类疾病还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也可引起脑供血不足。
心脏泵血因素
如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可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导致心脏射血量降低,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不良生活习惯比如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从而诱发脑供血不足。
目前虽有不少动物实验,诸如病理方面的毛细血管床改变、皮质下白质传导纤维受损、皮质萎缩、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增生等;生理方面显示的脑代谢异常、自由基增多、乙酰胆碱及单胺能递质水平异常等。但总的看,其发生机制仍不清。
本病起病隐袭,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可出现
脑供血脑供血不足患者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眩晕、头痛、肢体无力及感觉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视物模糊等。
不同类型的脑供血不足存在不同的症状表现
当中老年病人出现头晕眩晕、头痛、肢体无力及感觉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神经内科
脑供血不足高危人群出现头痛眩晕、视觉减退、说话艰难、吞咽困难、肢体麻木无力以及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做头颅CT、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头部MRA、脑CT血管造影、颅脑血管造影确诊。
通过查体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肢体活动障碍及评估严重程度等。
利用超声波来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方向,通过这些血流动力学参数,医生能够发现颅内动脉的异常状况,此方法快捷简便且无创。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流速度慢、颅内动脉狭窄痉挛等现象。
血压水平能够反映对血管损伤程度、心脏功能,过高过低都易引起脑血管疾病。血生化检查:检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情况,可用于调查患病原因。
可用于判断患者脑部缺血及梗死情况,是否有占位性病变,以及是否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等,有助于寻找病因。
将造影剂通过一根导管注入到需要检查的血管内,目的是通过数字化减影设备得到单纯的血管影像,观察脑部血管情况(如是否存在堵塞等)。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管局部狭窄或堵塞的情况。
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现象,可通过此项检查鉴别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
该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受压、动脉畸形、大动脉炎、以及锁骨下动脉发病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出现头晕、头痛、走路不稳、视物模糊等症状,进行颈动脉超声或CTA检查可以发现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起始段发生狭窄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狭窄处可见血流紊乱,流速增高,狭窄远端动脉则成低阻改变。
肢体运动障碍为先兆的偏头痛,在头痛发作前表现有短暂的(5~60分钟)偏瘫,同时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和(或)语言障碍。但偏头痛患者多为青少年,先兆后有剧烈的头痛,且多有家族史,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一般无脑血流减低。
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多数为脑部器质性病变,年轻人多见,多为一侧肢体或身体某部位的一系列重复抽搐动作,大多见于一侧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也可涉及一侧面部或一个肢体的远端。较严重的发作后发作部位可能遗留下暂时性受累肌肉的瘫痪即Todd麻痹。局部抽搐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甚至数周则成为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追问有癫痫发作病史,脑CT扫描或MRI可发现脑内病灶,脑电图检查有癫痫电波。抗癫痫药可控制发作。
周围性眩晕多见于中、青年,可伴有耳鸣及听力下降,查体可见特征性眼震,其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天不等,可自行缓解。周围性眩晕没有脑部功能异常,一般不会伴有头痛。
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必要时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可通过物理治疗缓解头痛、睡眠障碍及疲乏无力症状。
去除危险因素,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治疗高血压、控制血糖血脂,戒烟、禁止过度饮酒。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早期干预对于预防缺血性卒中、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寻找脑供血不足的病因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关键。
可在专业中医药师的指导下,选取活血化瘀的药方,如眩清汤,有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另外,患者也可通过针灸或按摩等传统中医手法来治疗。
慢性脑缺血的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涉及血管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动力学障碍、小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异常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PET、SPECT、CT等)可以评估脑血流量和代谢情况。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