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3 14:11
简介《脑山》的现实题材和平民化的视角,顺应了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它以独到的艺术眼光,流畅的电视语言,细腻的跟踪拍摄,全景式地展现了青海脑山人的生存环境和盛传状态。婚丧嫁娶,劳作耕耘,奔走忙碌,喜怒哀乐……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画面,随着镜头的推进,在观众眼前一一展开,人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带着土腥味的、淳朴的、原生态的生活,是一个具体、鲜活、充满质感的脑山。这是纪实的魅力,也是《脑山》的骄傲。”
《脑山》拍摄制作历时一年多,摄制组深入到青海省湟中、大通、乐都、互助、民和等地脑山深处跟踪拍摄。该片以“天年”、“人事”和“地脉”三大命题入手,第一次关注“脑山”――即青海东部山区农村人们的生存状态。
从自然环境与人、搬迁存留、婚姻困境、教育难题等具体角度入手,反映脑山环境、脑山人生产生活和精神
状态的《天年》(上中下三集),反映脑山婚姻困境的《人事》(上下两集)和反映脑山人搬迁存留的《地脉》(一集),总共六集的拍摄规模。它是首部反映青海东部山区农村题材的纪录片。
青海虽然经济较为落后,但文化是富足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文学等都会是纪录片故事创作的源泉。“山地文明”所保持着的原生态性在青海这片土壤里也赋予了它新的意义,青海不仅是深邃广阔的秘境,更是纪录片艺术创作的宝库。
《脑山》是一部由青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优秀纪录片,在这部记录片中,婚丧嫁娶、劳作耕耘、奔走忙碌、喜怒哀乐……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画面,随着镜头的推进,在观众眼前一一展开。看到萨仁娜和婆婆一起在麦地里拔草时,因为拔了麦子而不得不承受婆婆劈头盖脸的指责;看到萨仁娜第一次学做锟锅时那种慌乱、窘迫、忐忑的神态,不禁让人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些带着一种土腥味的、淳朴的、原生态的生活,表现的真实、生动、自然。
这部作品导演史强说:“生活在青海,让我看到了山地纪录片创作的无限可能。由雪山、湖泊、蓝天构成的独特的高原特点,没日没夜发生的一个个无穷的故事,都是一种创作的激发,促使我必须要去做这样一件事情,纪录片的本质就是去真实的记录一件事情”。
但对于在青海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是困难的,资金的匮乏,拍摄设备的局限,有时会彻底颠覆编导最初的想法。拍摄纪录片对于青海来说总会带有一些“仰望而不及”的味道。但在青海这个创作的富矿区上,找准一个切入口,用最朴实的一面讲出故事,便是记录的最好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