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57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出现的无菌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也被称为跖腱膜炎。这种疾病通常被分为创伤性足底筋膜炎和非创伤性足底筋膜炎两种,其中,创伤性足底筋膜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创伤性足底筋膜炎
急性足底筋膜炎,又称为跖腱膜炎或跖腱膜损伤。
患者通常有明确的外伤史,如从高处跌落时前足先着地,导致足底筋膜的撕裂或完全断裂;或是在短时间内长时间和超负荷(剧烈)的运动,导致的跖腱膜损伤,引起无菌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足底和近足跟部的剧烈疼痛。
急性足底筋膜炎虽然较慢性足底筋膜炎少见,但实际临床中并不少见,尤其多发生于运动员或长跑爱好者。
慢性足底筋膜炎,或称跖腱膜炎。
主要为足底筋膜的长期反复微损伤,如长时间行走或跑步或进行其他负重类运动,导致足底筋膜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足底肌肉和筋膜劳损,引起跖腱膜无菌性炎症。
大多数足底筋膜炎为此类型。
是指由于非创伤性的原因,如糖尿病、结蹄组织疾病、体重严重超标(或肥胖症)等原因引起的跖腱膜的无菌性炎症,足跟痛仅仅是全身诸多症状的一种。
足底筋膜炎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走路或跑步,使足底筋膜或肌肉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的状态,对足底跖筋膜及其止点造成反复牵拉损伤(多次的微损伤),在足底跖筋膜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
主要是足底筋膜(跖腱膜)组织及其止点受到多次反复的超负荷牵拉,其次是足弓结构或生物力学异常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所导致的无菌性炎性。
足底筋膜炎在所有年龄段均可受影响,发病率在40~60岁之间增高,女性多于男性。作为导致足跟和足底疼痛最常见的原因,足底筋膜炎终身发病率约10%。成年人的足底筋膜炎在各年龄段的发病率为30~40岁(22%)、41~50岁(36%)、51~60岁(32%)、61~70岁(2%)、大于70岁(8%)。
足底筋膜炎为局部炎症,一般不直接导致死亡,目前暂无死亡率数据统计。
多见于比较肥胖的中年女性与运动爱好者。此外,足底筋膜炎在长跑运动员、舞蹈演员以及一些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走路的职业中发病率较高。
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突出症状是足跟前内侧局部锐痛,在早晨起床行走的前几步,长时间走路、跑步或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站立时疼痛尤为明显,适当按摩理疗或休息后,疼痛会减轻或者消失。
足底筋膜炎相关的神经感觉异常相对少见,患者可出现整个足底内侧的紧张(足底筋膜整体张力增加)。
足底筋膜炎的疼痛症状超过两周仍无缓解趋势,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病史问询结合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诊断足底筋膜炎的基本方法,近些年来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也不断被运用于慢性足底筋膜炎的诊断和评估中来,大大提升了临床诊断和评估的精准度。
优先前往运动医学足踝外科专科或骨科足踝外科专科就诊,如无特设专科,也可选择骨科、外科或全科医学科就诊。
体格检查
在足跟处或足底筋膜的跟骨止点处有明确的锐性压痛(针刺样痛)。
影像学检查
跖腱膜断裂
跖腱膜断裂表现为足底筋膜体部的疼痛和肿胀,部分患者可有足底的青紫和淤血,行走时可有足底筋膜张力消失。
跗骨窦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行走时踝关节前外侧的疼痛和足僵硬以及跗骨窦局部明确的压痛,多因踝关节内翻扭伤导致。
跟骨压缩性骨折
表现为剧烈的持续性疼痛和肿胀,休息并不能使疼痛缓解。X线检查可能显示不清楚,在2~8周后X线才可见跟骨骨小梁的破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跟骨压缩性骨折的早期诊断较有价值。
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
足底筋膜炎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消除疼痛,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口服药物、理疗(冲击波和电疗高频)、冰敷、按摩以及中药泡脚等,以缓解和消除炎症。佩戴功能矫形鞋垫以抬高足弓减轻足底筋膜的张力,配合理疗,可恢复肌肉力量和筋膜的弹性。
保守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4周~18个月,患者常因不能坚持而导致治疗失败,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行局部封闭治疗或手术治疗。
当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并及时休息,可卧于床上并将脚翘高,于疼痛处冰敷15~20分钟,每隔1小时一次,直到疼痛消失。
非甾体类抗炎药
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缓解足底筋膜炎的疼痛有着较好的效果,也可在疼痛处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吡罗昔康等外用药。
封闭治疗
体外冲击波治疗
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足底筋膜的张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退变组织,从而缓解疼痛。
治疗新进展
在超声引导下将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射到足底筋膜增厚处,因PRP含有生长因子等蛋白,可以促进足底筋膜的修复,改善疼痛症状。
通过微创切口,用超声去除足底筋膜的疤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目前该方法疗效尚不确切。
如果不及时治疗,足底筋膜在损伤状态下仍然持续受到牵拉、发生撕裂,容易引起局部钙盐沉积和骨化,逐渐形成骨赘。引发骨骼异常。如不及时治疗,时间长了还会影响正常的走路姿势,或引发足部、膝部、臀部、背部等相关部位的骨骼异常。
忽视足底筋膜炎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足跟的顽固性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当疼痛症状出现时,会影响走路姿态,长此以往会造成膝关节、髋关节甚至脊柱的生物力学改变以及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
减轻体重
以此减小对足底筋膜的压力,从而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更换运动方式
日常缺乏体育锻炼者,可尝试将跑步换成游泳或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
足底筋膜的放松
足底筋膜炎除了接受医师的指导治疗外,平时注意对足底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
注意事项
日常监测指标
患者可根据疼痛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判断病情是否出现进展,如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特别注意事项
扁平足、高弓足等人群更应避免长时间行走或运动,注意作息。
2013年之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医学研究都把足底筋膜炎当作是足底筋膜(尤其是靠近足跟部位)发炎,对于这种病所有的治疗方案也都是针对炎症进行的。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ACFAS)使用改进的德尔菲法编制2017版的《成人足跟痛:跖筋膜炎的诊断和管理共识》中认为:足底筋膜炎与体重指数的有相关性,且高体重指数给非运动人群带来的风险是最高的。不规律运动会使足底筋膜炎的发生率增加3~4倍。
2021年,中国研究学者提出,足底筋膜力学异常、载荷异常增加、止点处反复微损伤、足底筋膜增厚退变等的原因是这些危险因素内在联系的关键。因此,控制体重、纠正足部畸形、治疗足及足周围肌肉相关疾病、防控糖尿病、改善职业环境和适度科学运动等对于预防足底筋膜炎尤为重要。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