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花蓼

更新时间:2024-01-29 01:20

腋花蓼(学名Polygonum plebeium R. Br)是蓼科蓼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不高,多时匍匐生长,全草可以入药,在我国多个省市都有分布。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平卧,自基部分枝,长10-40厘米,具纵棱,沿棱具小突起,通常小枝的节间比叶片短。叶狭

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0.5-1.5厘米,宽2-4毫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狭楔形,两面无毛,侧脉不明显;叶柄极短或近无柄;托叶鞘膜质,白色,透明,长2.5-3毫米,顶端撕裂,花3-6朵,簇生于叶腋,遍布于全植株;苞片膜质;花梗中部具关节,比苞片短;花被5深裂;花被片长椭圆形,绿色,背部稍隆起,边缘白色或淡红色,长1-1.5毫米;雄蕊5,花丝基部稍扩展,比花被短;花柱3,稀2,极短,柱头头状。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或双凸镜状,长1.5-2毫米,黑褐色,平滑,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田边、荒地、路旁、水边湿地,海拔30-2200米。

分布范围

除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日本印度、大洋洲、欧洲及非洲也有。

主要价值

【药名】小扁蓄【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 Xiǎo Biǎn Xù

【来源】为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株。开花时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匍伏状,多分枝,长15~30厘米;枝披散,柔弱,平滑或具白色略粗糙的线条,节间通常短于叶,叶小,互生,线形、狭矩圆形或稍匙形,长6~18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一短柄;托叶鞘膜质透明,边缘撕裂状。花极小,具短柄,1~3朵簇生于托叶鞘内;花被长不及2毫米,5深裂,裂片绿色,边缘白色;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花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荒地、路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牌、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利屎通淋,化湿杀虫。治恶疮疥癣,阴蚀,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附方】 ①治尿路感染和结石:小扁蓄,马先蒿、瞿麦。煎服。

②治蛔虫上攻:小扁蓄配醋蒸服。

③治黄疸:小扁蓄配桂枝或苦荞叶煎服。

【采收与储藏】开花时采收,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腋花寥的花中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

3-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arabinoside)和芸香甙(quercetin 3-ruti-noxide)[1],还含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an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