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室隔综合征

更新时间:2023-09-10 20:47

腹腔室隔综合征(ACS)是指腹内压进行性急剧升高引起的器官衰竭或器官功能不全,亦称急性腹腔高压综合征、腹腔高压综合征、腹腔皮下综合征。生理状态下,腹内压平均为相当于大气压或低于大气压。任何腹腔内容量增加均可引起腹内压升高,但在腹腔积液、妊娠和腹腔巨大肿瘤等慢性状态下,腹腔内容量缓慢增加,腹壁渐被牵张,腹内压无急剧升高,因而无急性腹腔高压出现,也就不致发生ACS。故ACS是发生急性腹腔内高压至一定程度才出现的综合征。

病因

外科临床上急性腹内压升高常见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重症腹腔内感染伴感染性休克,重症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破裂、腹腔内急性出血或腹膜后血肿、腹腔填塞止血术后失血性休克或肝背侧大出血腹腔填塞止血术,经足量液体复苏后急性进行性内脏水肿,气腹下腹腔镜手术、充气抗休克应用、肝移植术后、复杂的腹部血管手术和术后正压机械通气等。

临床表现

1.腹膨胀和腹壁紧张

是腹腔内容量增加导致腹腔高压的最直接表现。

2.吸气压峰值增加

吸气压峰值大于85cmH2O,是横膈上抬、胸腔压力升高、肺顺应性下降结果。

3.少尿

由肾血流灌注不足,醛固酮和ADH增高引起。

4.难治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机械通气不能提供足够肺泡通气量,而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O2潴留。

检查

1.肾功能检查

(1)尿量<0.5ml/(kg·h),提示有肾功能不全。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水平上升。

2.血气分析

早期显示PaO2降低,后期PaCO2升高,CPCO2(二氧化碳分压)增加。

3.腹内压力测定

(1)直接测压法 直接取腹腔内导管连接至压力转换器测量腹压,临床亦可用金属套管或粗针直接插入腹腔与水柱管连接进行测压。

(2)间接测压法 临床上间接方法以经尿道膀胱内气囊导管测压最常用,另外还有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测压、输尿管内置管测压、经直肠测压等方法。

诊断

1.根据腹内压诊断的标准

根据现有资料,可将腹内压升高分级如下:轻度升高10~20mmHg,当时间较短、全身情况良好时能代偿,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度升高20~40mmHg,机体已失代偿;重度升高≥40mmHg,机体已发生严重生理紊乱。

2.根据临床特征诊断的标准

(1)病史 失血性、感染性休克,输入液体量足够(>12000ml)。

(2)腹部体征 腹部高度膨隆、腹壁高度紧张;术毕肠管高度水肿、膨胀不能还纳,强行还纳导致心、肺、肾功能不全;开腹减压可见肠管高度水肿,涌出切口之外,心、肺、肾功能不全逆转。

(3)器官功能 心率加快和(或)血压下降;呼吸率上升,吸气压峰值上升>85cmH2O,低氧血症;少尿或无尿,伴利尿药无效。

治疗

ACS引起的器官功能不全的根本原因在于腹内压升高,因此腹腔减压是惟一有效的治疗。也是进一步确定ACS诊断的依据。因此尽早认识、尽早减压可明显改善预后。术中肠管高度水肿膨出切口,不能强行关腹,必须延长切口减压。开腹减压后,敞开皮肤和筋膜不缝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腹内压,但可导致内脏膨出和肠瘘。此时应避免强行正规关腹。

复苏良好病例,如出现多尿、液体负平衡、腹围缩小、内脏回落腹腔和腹壁水肿消退,则可去除开腹减压覆盖假体,清除切口内线头异物,用钢丝在腹膜外减张缝合关腹,皮肤可另行对合缝合,皮下和筋膜、腹膜不需缝合,此即整块缝合腹壁技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