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痈

更新时间:2022-08-24 22:04

臀痈,中医病名。是发生在臀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病位较一般痈深,范围也大,采势急骤,容易腐溃。俗名“针毒结块”,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名词解释

臀痈是发生在臀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病位较一般痈深,范围也大,病势急骤,容易腐溃。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臀痈相当于西医的臀部蜂窝组织炎。

病因

多由湿热火毒蕴结,或肌肉注射时感染毒邪,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成。

病机

1、湿热火毒 因感受湿热火毒之邪,蕴结于臀部,营气不从,逆于肉理。

2、痰湿阻滞 湿为阴邪,缠绵难愈,痰湿之邪内生,蕴阻于臀部,结而成块。

3、气血亏虚 溃破后流脓不止,损伤气血,正气不足,邪毒留恋。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初起臀部一侧红肿热痛,患肢步行困难,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而四周较淡,边缘不清。红肿逐渐扩大而有硬结,数天后皮肤湿烂,随即变成黑色腐溃,或中软不溃;溃后一般脓出黄稠,但有的伴有大块腐肉脱落,以致疮口深大,收口较慢。初起即伴恶寒、发热、头痛、骨节酸痛、胃纳不佳等全身症状,待脓出腐肉脱落后,才逐渐减退。部分臀痈患处红热不显,而硬块坚巨,有疼痛与压痛,患肢步行不便,进展较为缓慢,全身症状也不明显。一般经过治疗后,多半能自行消退。

鉴别诊断

1、有头疽 初起有粟粒样脓头,痒痛并作,溃烂时状如蜂窝。

2、流注 漫肿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于臀部一处,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征。

辩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应以辨实证、虚证为主。臀部红肿热痛,或湿烂溃脓,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实证;溃后腐肉大块脱落,疮口较深,形成空腔,收口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为虚证。

治疗原则

本病多由感受湿热火毒之邪、痰湿之邪内生所致,以化湿和营为基本治疗原则。湿热蕴结证宜清热解毒,和营化湿;痰湿凝滞证宜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气血两虚宜调补气血。

证治分类

1、湿火蕴结证

证候:臀部红肿热痛,或湿烂溃脓;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纳食欠佳;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和营化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常用药: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金银花、当归、芍药、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

2、湿痰凝滞证

证候:漫肿不红,结块坚实,进展缓慢;一般无全身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治法:和营活血,利湿化痰。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桃仁、红花、泽兰、浙贝母、天南星等。

常用药:金银花、当归、芍药、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桃仁、红花、泽兰、浙贝母、天南星。

3、气血两虚证

证候:溃后腐肉大块脱落,疮口较深,形成空腔,收口缓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谷不香;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生地、白芍、川芎、生黄芪、金银花。

其他疗法

外治法

1、初期 肿块红热明显者,用温开水或麻油调玉露膏外敷,红热不显者,用如意金黄膏或冲和膏外敷;若肿块硬痛甚者,可用隔蒜灸法,每日1次。

2、成脓 应适时切开排脓。若皮肤湿烂色褐,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时,应及时清除腐肉;痈肿部位较深,则应切至深部脓腔,保持排脓通畅。

3、溃后 先用八二丹、红油膏外敷;脓腔深者,加用药线引流;腐脱新生,渗出黄稠脂水时,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盖贴。若疮口有空腔而不易愈合,可加用垫棉法加压固定。

转归预后

臀痈较一般痈起病暴急,范围大,成脓快,但溃破较难,疮口收敛缓慢。

预防调护

一、 预防

1、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注意病后调理,避免直接吹风。

二、护理

1、患病后应卧床休息,限制患肢活动,因臀部肌肉运动,可致病邪扩散,加重病情。

2、肌肉注射应严密消毒,防止细菌感染,避免不洁药液注入而发病。

3、调节饮食、情志,避免外感风寒暑湿之邪而致病,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抗病免疫力。

文献摘要

《洞天奥旨·臀痈》:“本经多血少气,而臀上尤气之难周到者也,故不痈则已,一生痈则肉必大痛疼。以气少不及运动耳。”

《医宗金鉴·臀痈》:“此证属膀胱湿热凝结而成,生于臀肉厚处,肿、溃、敛俱迟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