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16:21
自动化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自动化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中国的自动化专业最早源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工业企业电气化”。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学习苏联组建高等教育体制,细分专业。于是,分别对应着国家工业建设中的自动化与国防、军事建设中的自动控制,先后建立了“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与“自动控制”专业(当时在不少学校,“自动控制”专业是保密专业,在早期也有称其为“自动学与远动学”“自动控制系统”专业的)。
20世纪60年代,“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名称改为“工业电气化及自动化”。
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招生时“工业电气化及自动化”又改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1993年,在历经4年的全国第三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后,国家教委颁布了称之为“体系完整、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工业电气自动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两个专业合并成立属于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并由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归口管理成立高等学校工业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负责全国“工业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指导工作;与此同时,“自动控制”专业则被归属到电子信息类,并由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归口管理成立高等学校自动控制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负责全国“自动控制”专业的教学指导工作。经这次专业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工业自动化”专业与“自动控制”专业的“强弱电并重、软硬件兼顾、控制理论和实际系统相结合,面向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和其他对象控制”的共同特点与培养目标,也基本确定了“工业自动化”专业偏重强电、偏重应用,“自动控制”专业偏重弱电、偏重理论的专业特点与分工格局。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将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与原电子信息类的“自动控制”专业合并为新电子信息类的“自动化”专业。由于这是引导性专业目录,不属于强制执行,再加上将“工业自动化”这一强弱电并重的专业“并入”属于弱电专业类的电子信息类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因而许多学校仍然保持“工业自动化”专业与“自动控制”专业并存的局面。更由于1996年,国家教育部再次委托机械工业部与电子工业部分别成立新的一届(即第二届)归口管理的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使得这一引导性专业并未得到有效的实行。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年颁布)》,将原流体传动及控制(部分)(专业代码080312)、电气技术(部分)(专业代码080605)、工业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4)、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7W)、自动控制(专业代码080711)、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部分)(专业代码081806)合并为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02,属电气信息类,为工学门类专业。
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将原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2)拆开分别转设为自动化(基本专业,专业代码080801)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特设专业,专业代码080802T),均属自动化类,为工学门类。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自动化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0801,属自动化类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自动化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胜任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应用等工作,在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2、业务方面
3、体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可参照如下原则构建:
通识类知识包括公共教育和通识教育两部分,在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各高校可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公共教育部分内容,具体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
通识教育部分可根据情况适当提高自然科学的教学要求,即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加强学生必要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培养和提升学生概念表述清晰、推导演算熟练,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素质。
参照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在不低于该要求的基础上,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须涵盖电气信息与自动化科学技术联系密切的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学科相关知识、发展历史和现状。
自动化专业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优化方法、检测技术与仪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微机原理、系统优化、系统设计与仿真、传感器与执行机构、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并包括其发展历史和现状。不同专业课程须覆盖相应的知识领域。专业设置方向有关的内容,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色,适当选取和补充。
各高校应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其他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等。
专业教师应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每位专任教师为该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学分/学年(含实践教学环节)。每位教授、副教授每年至少完整地讲授1门本科生课程。
学校应为专业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师资队伍建设有规划;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有计划;教师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有支持和保障;有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计划;有专门针对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措施;有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学生的政策;有对教师教学质量明确要求的制度。
配备各种能满足专业培养需求的教材和专业图书参考资料,能够方便师生查找和使用,图书馆、自习室等阅读环境良好,建有良好的校园网络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学习资料的条件。
1、“课程-师资-教材”三链衔接,夯实基础
2、“实验-实训-实习”三阶递进,增强能力
3、“科研-竞赛-交流”三轴驱动,提升素养
代表院校:湖南大学
方案:
实践:
代表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代表院校:东北林业大学
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自动控制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智能系统、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设计、开发和综合各种自动化装置与系统,以及复杂系统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国防、科研各部门中从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新型传感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控制、信息处理、智能建筑、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教育和管理决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