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咬

更新时间:2023-12-24 22:06

自咬是毛皮动物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带明显季节性。成年兽以春季发情期、产仔期多发,幼兽多发于8-10月份。

发病症状

病兽间歇性发作,大声嘶叫,疼痛不安,大多数咬尾或后腿,少数病兽咬臀部或腹部侧面。个别病兽将全身

毛咬断。多在喂食前后或意外声响刺激时发病自咬。北极狐发作时多呈急性经过,咬住自己的尾或腿不松口,有时甚至把后腿咬烂,撕破肌肉,把尾咬断,皮肤被咬部位流出鲜血,并继发感染而死。重病兽多数以死亡而告终;慢性者患部皮毛损缺不全,一般不死亡。

原因及治疗办法

食毛和自咬是什么原因

食毛很大因素是螨虫引起的,其次是真菌和皮炎,还有一种说法是缺乏微量元素。

自咬是惊吓,缺乏微量元素,吃了变质的饲料,真菌等引起的。我们应该喂好的添加剂,定期用“内外驱”驱虫,同时每年两次灰黄霉素控制真菌,保持环境的安静,就可以大大的控制了。

若出现自咬的时候,可以用盐酸氯丙嗪0.5毫升,VB1 1毫升,伤处涂碘酊。

或者用足光粉兑水以后擦洗,恢复很快,且不再咬。

水貂等毛皮动物到了配种前期以后,性器官开始加速发育,需要的蛋白也就是动物饲料量加大,如果缺乏很容易产生自咬的现象。如果是失毛,大多是饲料中微量元素没有足量的添加。而自咬大多是饲料的营养不足。由柳洪平创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