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01 13:23
自我美化,归因中的一种动机偏差。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常把成功的行为归因于自己内在的努力,而把失败的行为归因于外界因素,以此美化自己。
人具有天然地自我美化倾向:人天然地美化自己的一切,并且特别愿意拿自己的优点来跟别人的缺点对比,于是,比外表,比身高,比财富,比衣服,比智商,比房子,比汽车,比老婆,比孩子,有些明显不如别人的地方,也在自我美化和自我想象中超过了别人。
人类不同于动物,生来就具有主体性的需要。自我是个体作为主体的调节功能,自我认可是主体性需要的主要表现。自我认可主要表现为个体有自我美化(self-enhance)、自我确证(self-verification)和自主的倾向。
个体一般会从满足自尊的角度解释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希望自己不比别人差,希望得到积极的自我评价。即使在下意识状态接受正性特征和负性特征词的刺激,个体对正性特征词也会有更快的反应。当自尊受到威胁时,个体会设法自我保护,甚至通过自我障碍(self-handicapping)行为为自己开脱。
自我美化的表面现象有好为人师,喜欢别人的赞美和喜欢说自己。
自我美化的过程往往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向下的社会比较
当你为了弄清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位置,而既定的自我价值目标落空时,向上的和与自己类似的人比较就可能大大挫伤你的自尊心,这时你可以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想象有些人的价值还不如你呢.向下的社会比较可以避免自信心的降低和妒忌心的上升.
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当行为结果的评价性反馈有损于自尊时,便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信息.例如:当比赛失败时,可以这样归因:“这是一次不公平的竞争.”
缺陷补偿
人们在充当社会角色时,不可能事事成功,当自我角色目标失败时,便可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做重新评价,以此进行自我定义,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例如:一个恋爱不成功者可以这样认为:“工作对我来说比恋爱更重要.”缺陷补偿有助于个体度过困境,在困境中强调自我的“优势”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自我照顾归因
归因指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论.这种方法是通过强调个体对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例如:考试失败时把它归因于试题难度和考场上的运气.
以上几种方法的采用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但这些可以避免自尊心的受损和消极情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