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更新时间:2024-10-19 10:42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1882年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由论文,札记和片断等组成,是他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

作品解读

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论述了自然科学史、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自然界的辩证法规律和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自然研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这部著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领域,为自然辩证法这一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恩格斯在《导言》和相关札记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的成就,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其基本特征。他指出,从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到18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还处于掌握已有材料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征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总观点,其核心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的看法。不管自然界本身是怎样产生的,只要它一旦存在,那么它在存在的时候就总是这个样子”(见本书第12页)。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从收集材料阶段进入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阶段,自然科学的各个部门迅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见本书第18页)

恩格斯以大量自然科学的成就论述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直至人类产生的过程。他还分析了自然科学与生产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因,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见本书第28页)

在《〈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及相关札记中,恩格斯论述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必要性。他指出,自然科学发展到19世纪,在各个领域已积累了大量实证知识材料,迫切需要在每一-研究领域中系统地按其内在联系来整理这些材料,也迫切需要在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确立正确的关系,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只有理论思维才管用。因此,自然科学家必须摆脱形而上学,掌握唯物辩证法,“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辩证法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见本书第42页)。他强调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见本书第43页)恩格斯还通过一些自然科学家迷信降神术、陷入唯灵论的实例,阐明了自然科学家停留于片面经验而忽视理论思维的危害,指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经验主义者蔑视辩证法便受到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唯灵论中去了。”(见本书第59页)

在《辩证法》及相关的札记中,恩格斯阐明了辩证法作为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的一般性质及其基本规律。他把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指出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也是思维本身的一般规律。他还区别了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指出“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见本书第82页)。他对唯物辩证法的一些重要范畴,如同一和差别,必然性和偶然性、有限和无限、相互作用、因果性等等,作了科学的剖析,阐明了它们的辩证内涵。他还论述了自然研究中的认识论和辩证逻辑问题,阐明了判断的辩证分类、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批判了自然研究中的不可知论。

在论述物质运动形式的论文和札记中,恩格斯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见本书第132页)整个自然界构成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各种物体是相互作用着的,“它们的相互作用就是运动”,因此,“没有运动,物质是不可想象的”(见本书第133页)。他考察了物质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以及这些运动形式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化,由此说明研究物质不同运动形式的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有机联系。恩格斯还广泛收集了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材料,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对这些科学材料进行梳理和评述。他总结了这些科学领域取得的成果,批判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各种错误倾向,揭示了各门科学中的辩证内容,进一步论证了辩证思维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了人类的起源问题,论述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见本书第303页)他阐明了人与动物在对待自然界方面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来利用自然界、支配自然界,同时强调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见本书第313—314页)他还指出,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人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和控制我们日常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都是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产和交换,他们不考虑这些行为的自然后果。因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见本书第315页)。

恩格斯在阐发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密切关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1873年三月前后,他打算写一部批判庸俗唯物主义者路·毕希纳的论战性著作,并拟定了提纲(见本书第60—63页),后来改变计划,转入写作《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在1873年5月30日给马克思的信中,叙述了撰写《自然辩证法》的宏大计划(见本书第325—327页)。在以后几年,恩格斯按既定计划做了大量工作,但原定计划未能完全实现。列入《自然辩证法》的材料。

最终发表

《自然辩证法》的手稿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恩格斯逝世后,德国有关报刊发表了收入《自然辩证法》手稿的两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发表在1896-1897年《新时代》第14年卷第1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发表在1898年《新世界历书》上。1925年《自然辩证法》以德文和俄译文对照的形式首次全文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莫斯科版第2卷。

版本

《自然辩证法》先后出版过几种不同的中译本:1932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了杜畏之的译本;1950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郑易里的译本;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曹葆华、于光远、谢宁的译本;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于光远等的译编本。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央编译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第20卷,同时参照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译校《自然辩证法》,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0卷,并出版了单行本,此后以节选的形式编入1972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版第3卷,1995年又以节选的形式编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4卷,并根据198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部分第26卷对译文作了修订。

创作背景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其标志性成果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

1869年恩格斯结束了曼彻斯特的商业活动, 1870年迁居伦敦。他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一起在国际工人协会内部开展反对错误思潮的斗争,指导工人阶级建立独立政党的活动。为了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投入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了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全面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深入研究了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自然辩证法》就是恩格斯在19世纪 70年代到80年代初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