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23:06
自觉实践法,有时也叫“自觉积极法”,它是一种生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它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综合性的教学法体系,继承了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二者的片面和极端之处,而且积极吸取了其他教学法流派的长处,使自身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该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前苏联,它是前苏联外语教学界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法。
20世纪30年代之后,前苏联正统的外语教学法一直是接近于语法翻译法的自觉对比法,偏重语言知识,过多地使用对比和翻译,忽视外语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培养。50年代后期,前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迫切需要大量外语人才。但自觉对比教学法造成的结果却是外语教学与实际社会需求严重脱节。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苏联外语教学界开展了两次关于教学改革的大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既保留传统合理内函又充分体现改革精神的“自觉实践法”。
自觉实践法是一个理论基础厚实的教学法体系。
语言学基础是前苏联著名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关于区分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学说。
心理学基础初期是别利亚耶夫关于外语和思维关系的外语教学心理学说,后来主要是前苏联心理学的言语活动理论。
自觉实践法教学有以下基本原则。
(1)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是前苏联自觉对比法中最重要的教学法原则,自觉实践法继承了自觉对比法的“在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实践”这一主张,但有所发展,把自觉性的范围加以扩大。它承认语言理论知识对外语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外语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大量的言语训练。认为不仅要理解语法规则,能进行语法分析,更要理解语义和实际用法,从自觉到直觉。
(2)实践性原则。强调言语实践活动是外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要求80%的时间用于言语实践,20%的时间用于语言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强调教学目的是培养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实践性原则是自觉实践法的首要原则。
(3)交际性原则。这条原则是对实践性原则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主导原则。言语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际活动,所以教学活动主要应是言语交际的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不但应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检查尺度。
(4)情景性原则。主张传授知识,进行言语交际实践都应设置在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5)综合教学为主原则。自觉实践法认为外语教学首先应该是综合的,但并不妨碍人工地划分出不同的方面来,如语音方面、词忙方面、语法方面、修辞语体方面、民俗学方面。分出不同方面,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师在教授时根据语言材料的不同可以有所侧重,而实际教学过程都是综合的,不应孤立进行。还强调以句子为基本交际单位的综合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教学。
(6)考虑母语原则。既主张大量的外语实践,又考虑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
(7)考虑语体原则。外语教学一开始就应注意到语体问题,教学生掌握外语的同时,也应让他们掌握使用目的语进行真实的言语交际所需的各种语体和本领。这条原则实际上是交际性原则的延伸。
(8)自觉实践法还提出直观性原则以及适用于初级和中级阶段外语教学的“口语领先”的原则。
自觉实践法是一种为矫正现代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的弊端而提出的新改革法,它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综合性的教学法体系,继承了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二者的片面和极端之处,而且积极吸取了其他教学法流派的长处,使自身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自觉实践法,应用自觉实践法之后,前苏联的外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普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