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重庆

更新时间:2023-03-17 11:46

《舌尖上的重庆》是一部纯公益纪录片,也是首部重庆人自己的美食微电影,由7名非职业年轻人自筹资金拍摄,由新浪免费进行推广,全面介绍重庆美食。这部微电影主要内容由小面、火锅、家常菜、江湖菜、下饭菜和小吃6大类组成,每大类一集,分六集播出。

拍摄背景

“好吃狗”拍《舌尖上的重庆》:

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不服气,2012年,央视美食大戏《舌尖上的中国》,引爆了无数舌尖上的文化,溯源三千年重庆壮丽文明史,每个重庆人舌尖上的味道,就构成了重庆这座城市的麻辣鲜香,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所以一种舌尖上的味蕾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味道。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重庆美食的描述,仅仅只有90秒。于是重庆电视台的7个地道的重庆崽儿不服气了,利用下班时间,进行创作,拍摄出来极具重庆地方特色的纪实微电影《舌尖上的重庆》。

2012年06月24日6时,南坪一家国际影城,空气中充满麻辣鲜香,由一群本土草根电影人拍摄的微电影《舌尖上的重庆》举行首映式。150多名美食达人特意饿着肚子,在这场美食盛宴中挑战味觉极限……

这部微电影分为小面、火锅、家常菜江湖菜、下饭菜和小吃6大类,每个大类1集,总共6集,每集6分钟。从2012年06月25日23时起,这部6集微电影将通过新浪重庆美食官方微博“@重庆嘿好吃”进行网络首发,隔天播出。

分集介绍

《第一集》、小面

早面代表板凳面晚面代表猫儿面现身。“凌晨3点,夜猫子扎堆儿的猫儿面慢慢安静下来。就在同一时刻,板凳面老板为新一天的生意烧上了第一锅水。”

《第二集》、火锅

可以见到重庆火锅博物馆保存的唐三彩火锅,迄今1600多年历史。

《第三集》、家常菜

民间传奇厨神李跃华首次触电。他在1974年获得特级厨师的称号,1983年去人民大会堂做菜。如今80岁的他隐于市井,为家人做菜。

《第四集》、江湖菜

好吃嘴DJ飞飞哥出镜,讲述与父亲的饮食故事,诠释重庆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江湖情义。

《第五集》、泡菜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位泡菜妈妈。拍客母亲贾妈妈唤起你的记忆,讲述一瓢神秘老盐水的故事。

《第六集》、小吃

取点磁器口、好吃街、洪崖洞。纯属偷拍,如果你发现自己在里面,请保持微笑。

背景音乐

拍摄花絮

(一)拍客吃进医院:

这个摄影团队名叫七见,7个男人全是80后吃货。前段时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让他们白激动了一把—重庆镜头只有90秒,让他们如鲠在喉。“重庆美食啷个只有火锅?”制片人马可说,激烈讨论后,他们决定与新浪微博合作,拍一部《舌尖上的重庆》,最大限度弥补《舌尖上的中国》缺失的重庆美食。拍客“侯公子”(网名)拍摄火锅,连续吃了两个礼拜火锅,最后吃出肠胃炎进了医院。“其中有个晚上,我连续吃了5顿,半夜2点终于吃完了,还是因为停电了。”七见坦陈,“我们做菜确实不专业,但我们拍的是一种感情、一种文化。

(二)冰粉妹妹现身:

“受不了啦!”“我想吃!”……影片开始,是一碗冒着热气、放满红油、辣椒和葱花的小面,有观众发微博:“我看得要发狂了。”随着,火锅和江湖菜登场,很多人开始吼“上当了”、“早知道吃点东西垫肚子啊!”一名美女观众拿出爆米花准备吃,引得周围“谴责”,只好委屈地放了回去。影片结束,观者饥肠辘辘之际,重庆晚报日前报道的“冰粉妹妹”来到现场,为每个人送上一份清凉冰粉。原来,这位网络人气超高的清纯女孩也在这部微电影中亮相。

相关评价

看得意犹未尽

在上清寺一家IT企业工作、号称资深吃货的苏权涵观后表示,影片用平民的视角将重庆美食一一展示,配上重庆风格旁白,一切都显得那么重庆。“也许他们的拍摄水平和手段不如央视的高手们,但他们用自己的诚意拍摄了一部代表重庆草根电影人的公益性美食纪录片,值得钦佩。”家住回龙湾小区的徐琦认为,影片中对小面作料介绍、泡菜腌制方法等等缺乏细致描述,让人有意犹未尽。

“我们不怕被说跟风,我们就是要回敬《舌尖上的中国》。”出品方新浪重庆负责人介绍,《舌尖上的重庆》是一部纯公益纪录片,没有植入广告,由7名非职业年轻人自筹资金拍摄,由新浪免费进行推广,全面介绍重庆美食。

该微电影被网友转评近二十万次,视频点阅率逾百万次。

后续跟踪

深植西南内陆的重庆,依山傍水,襟川带湘。独特的地理环境给重庆人的厨房带来了异常丰富的食物素材。不过,饭桌上的菜肴再是品种繁多,也唯独不会缺少一道下饭菜——泡菜

重庆人好麻喜辣,却总忘不了在味蕾爽快之后来一碟简单的泡菜,是因为泡菜的清香嫩脆,和之前的麻辣重口交融在一起,太极图一般圆满融合,如重庆人的性格一样,火爆而直爽。正因为如此,重庆人的饭桌上总有泡菜的身影,重庆人的家中也总留有泡菜坛子的席位。

挑选必要的泡菜素材,洗整干净,丢进几乎家家都有的泡菜坛子里,是重庆人每周的必修课。然而,如何制作嫩脆味鲜的泡菜,却是大有文章。按照《舌尖上的重庆》的“泡菜篇”中贾阿姨的说法,挑选泡菜,当以“鲜”字为先。此处的“鲜”,当作两个理解:首先,泡菜素材须为时令新鲜菜品,略有焉相都将大打折扣;其次,拿回家后当趁鲜制作。如此,才能保留菜品最原始的味道,制成最地道的泡菜。

看过“泡菜篇”的网友这么评价:看完影片后,脑海就开始琢磨这两天的时令蔬菜是什么,明早就买回来弄一大坛泡菜解馋。

老盐水的记忆传承

洗净菜品,就要进行最为关键的步骤——老盐水泡制。可以这么说,泡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老盐水的好坏。老盐水的老,不仅在于岁月的积累,更深的含义是代代相传。在多数重庆家庭,子女离开父母之后,往往要勾一勺老盐水带入新家,将父辈精心制作的泡菜口味,融入新的泡菜坛子中,而神奇之处在于,尽管是新旧交替,但融汇后的新盐水,却能酝酿出记忆中的味道。老盐水俨然已是联系起代与代之间的亲情桥梁。在古时,泡菜甚至还被当作嫁奁,随着新媳妇儿一同迁入婚房,成为她一展厨艺拿下夫君的杀手锏。一坛老盐水连接了一辈又一辈的重庆人,又想起了外婆的老坛水。

老记忆的新传承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人们这种记忆传承已日渐趋少,然而《舌尖上的重庆》制作组却再次将这种传承搬了出来。制作组将在@重庆嘿好吃的网友中挑选数名,带到精于厨艺的泡菜妈妈家中,学习地道的重庆泡菜制法,并将把制作好的泡菜,由@重庆嘿好吃寄往远方的亲友,一品来自家乡的记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