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菁

更新时间:2023-11-09 14:24

舒菁,1983年出生,湖北武汉人。1999~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到200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雅特聘教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9.09-2003.07 北京大学 本科

2003.09-2008.07 美国芝加哥大学 博士

工作经历

2008.9 - 2011.08 东京大学数物联携宇宙研究所 粒子物理中心— 特聘研究员

2011.09-2012.06 意大利高等研究院高能物理中心—欧洲研究委员会特聘学者

2012.07-2015.06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第一研究室 — 副研究员

2015.07-2022.04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第一研究室 — 研究员 — 彭桓武理论物理创新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副主任

2022.0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雅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粒子物理和粒子宇宙学(理论):

量子场论、群论拓扑学、模型构造唯象学、对撞机物理、暗物质、引力波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和实验设计都有涉猎。最近主要聚焦于

•基于散射振幅的有效场论方法

•通过天文观测探测引力波,超轻暗物质,拓扑相变,黑洞物理等重大基础物理问题

•通过量子技术探测超高频引力波,超轻暗物质,新粒子等

超轻暗物质和超高频引力波的实验探测(实验):

•利用超导射频谐振腔的方案

•利用量子放大器实现宽频快速扫描

主要成就

主要关注于粒子物理理论和粒子宇宙学,对几乎所有的相关分支:量子场论、群论拓扑学、模型构造、唯象学、对撞机物理、暗物质、引力波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以及实验设计都有涉猎。在顶夸克前后不对称性,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复合Higgs粒子模型),宇宙早期重子数不对称起源和暗物质方面都有着原创性的工作。研究范围广泛,长于和不同领域的人相互合作,在海内外拥有50多名不同的合作者,拥有良好的学术交流基础和学术声望。国际高能物理数据库网站(http://inspirehep.net)显示:截至2022年3月,目前已发表论文76篇,总引用4000余次;发表Nature Astronomy一篇,Phys.Rev.Lett.十二篇,含编辑推荐2篇,H因子为34。其中9篇已发表论文分别被累计引用超过100余次。

回国后主要关注于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宇宙早期正反粒子不对称性起源,超轻暗物质和引力波探测,有效场论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其中关于基本粒子质量起源,宇宙早期正反粒子不对称性起源和轴子等超轻暗物质探测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因此荣获全球华人物理天文学会2019年度亚洲成就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相关一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专家们的极大兴趣和认可。最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Phys.Rev.Lett.七篇,应邀在SUSY2015,BLV2015,HEFT2019,HEFT2021等国际系列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

获奖记录

2019年荣获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颁发的亚洲成就奖。202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0年8月11日,舒菁入选“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