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1 10:56
舞蹈编排需要专业的舞美进行编排设计,无论是背景音乐和肢体动作,每一个细节的完美配合,才更能体现一个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意境。从而将舞蹈者的思想表达和传播给观众。观众从中享受到人体结合艺术表现的美感。
有时,这两个步骤又是相反的。可能我们听到某首乐曲,有了创作舞蹈的冲动,然后根据这个音乐表现的主题进行舞蹈编排。
不管是哪种步骤,一定要注意主题的确定。所以必须解剖音乐,了解音乐的背景及表现的情感后再将其以舞蹈的形式展现,而音乐就是其舞蹈灵魂所在,一个没有主题的舞蹈,就像一篇没有中心思想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
找到合适的主题,合适的音乐之后,老师们常常会陷入无动作填充舞蹈的困境。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题动作。这个主题动作可以是从舞蹈确定的主题上来,也可以是来自对音乐的感受。
切忌没有主题动作的想到一个动作又一个动作的串连起来。不仅创作出来的舞蹈会空泛,而且舞蹈也缺乏连贯性和可看性。
找到主题动作之后,根据主题动作的运动规律我们可以继续创编出几个小节动作来。通常,几个小节动作加上队形的变换,一个简单的舞蹈已经基本成型了。
串连小节的动作可以是队形的变换,可以是主题动作的再创造,也可以是符合这个舞蹈特征的技巧动作。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是每个舞蹈都需要技巧展示的。不合理的技巧展示不仅不会增加舞蹈的质量,反而会降低舞蹈的观赏性,也会损害舞蹈的连贯性。
接下来,就需要再排练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了。因为有时候想象中的动作通过幼儿的排练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幼儿不能胜任这个动作或这组动作;又比如想象中的顺畅连接在实际中不能实现等等。
好的舞蹈其实都是在不断修改中逐步完善的。除了编排老师自身进行完善和修改,此时也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幼儿园的负责人或者外面一些舞蹈老师来观看并提出意见。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的出现,不仅需要好的舞蹈创作,同时也需要老师精心的排练。在幼儿舞蹈中,甚至排的重要性要超过编。
所以掌握一些排练的技巧,可以让老师们的创作思想更能贯彻和实施;同时也能节省老师们的精力,更快更好的排练出舞蹈作品来。
一、选择合适的演员
1.较强的模仿能力;
2.较强的音乐节奏感;
3. 动作比较协调;
4. 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力强;
5.在日常中显得比较聪明。
二、演员听音乐,感受动作
多听音乐,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老师标准的示范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愿望,也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纠正不必要的错误动作;另外老师的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一个自身都不喜爱舞蹈的老师,也不可能教出喜爱舞蹈的学生来的。
三、学习主题动作
老师可以从中找出跳得比较好的孩子,在编排队形时不动声色的把他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不动声色的淘汰不适合跳这个舞蹈的孩子。
在学习主题动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创编的舞蹈适不适合幼儿表演。在正式进入排练前对创编出来的舞蹈进行修改,避免在以后的排练过程中过多的修改。
四、在队形上学习动作
通过主题动作的学习,老师基本确定了演员。这时就可以进入队形的排练了。把幼儿拉好队形后,学习在该队形上的动作,可以让孩子记忆更深刻。就提高了排练的质量。
五、完整练习
等初步排练完舞蹈,就可以进行完整练习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完整练习的次数一定要有意识的控制。没有目的的一次次完整练习,会逐步降低幼儿对这个舞蹈的新鲜感,影响到他对这个舞蹈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
六、细排动作
对于舞蹈中的难点动作、精彩动作和表情,都需要老师进一步的细排。细排就是对于连接动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老师固定和强化。有质量的舞蹈作品都需要反复的细排和完整练习有机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