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12:11
航天心理学是在航空心理学的基础上和载人航天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载人航天对航天员的特殊心理品质需求及在航天中航天员心理品质的变化和预防调整。
航天心理学是心理学与航天工程技术、医学以及其他有关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应 用性学科,它是在航空心理学基础上,由于载人航天的实现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 个年轻的、新兴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航天“人-机-环境”系统中航天员心理活动 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在太空这一不同寻常的、充满挑战的环境中 生活和工作,航天员需要耐受大量的应激因素,甚 至有牺牲生命的危险。他们保持枳极的 心理状态、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人际关系 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以及任务的成功都是非常关 键的。从航天计划的初始阶段,心理学专家即提 出,太空中心理方面的应激因素应该引起我们的 重视,而且这些应激因素的威胁程度会随着乘员 的多样化及任务吋间的延长而增加。专家们预 言,随着载人火星等星际探索任务的逐步开展、航 天员在轨工作和生活时间的延长、技术条件的日 趋成熟,心理因素将成为影响末来长期飞行任务 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航天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方面要研究航天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航天环境,同时要考虑到航天器如何适应航天员,以保障航天员操作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要研究航天条件下,航天员心理活动的发生、 发展规律对航天员的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以及航天员个性心理的 影响。
航天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载人航天任务的实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航天 员的心理选拔和心理训练工作休戚相关。
(1)一般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 心理学定义
迄今,心理学还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因此,尚无统一的定义。 无论是从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从它涉及的范围来看,心理 学在本质上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所以,从事心理 学研究的人的背景是相当多样的,而不同背景的人,对心理学的理 解自然就会有差别。
不严格地说来,心理学是关于行为及其原因的科学。
人的行为大体可分为三类:认知行为、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2) 心理学组成
由于心理学的不成熟性,其组成也在不断地变化。从目前来 看,心理学的基本组成可分为如下方面。
①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活动及其神经基础的心理学分支。 人的认知活动主要包括意识、记忆、语言和智能。认知心理学是 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学科,目前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 支,它与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② 人格心理学。人格,也称为个性(personality),既有生物学 的特征,也有社会的印记。人格心理学就是研究人格的识别、分 类、形成原因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③ 生理心理学。研究情绪、动机等心理因素的生理基础及其 变化规律的学科。
④ 社会心理学。研究各种社会因素,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影响,对心理活动影响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航天心理学的特点
航天心理学是在航天特殊环境下关于特殊人群的心理学的分支。
首先,航天的特殊环境因素,对人体构成了一系列特殊的心理 应激因素。由于人心理活动与环境关系的密切性,人在航天中的 心理活动规律虽然与地面有着基本的共性,也必然会产生特殊的变化。
其次,一般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人群,而航天员是 极为特殊的人群。一方面,他们是从特殊人群中选出的从事特殊 职业的人员组合,另一方面,他们的人数又很少。所以,他们的心 理活动规律必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再者,对航天员心理活动规律认识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对一般 心理学的期待,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航天任务的完成,而航天是成 本极高、国家及民众期望极髙的一种事业。
所以,航天心理学在学术上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实际上有非 同寻常的重要性。因此,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
一般心理学的四个方面,即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在航天心理学中都应当有所体现。而且,由于 航天员在航天中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环境应激,应当更突出这一 特点,即应当把航天应激心理学突出出来。
所以,航天心理学的组成初步考虑如下:
(1) 航天员人格心理学
鉴于航天是一个风险程度非常高、心理应激因素复杂的独特 事业,对航天员的人格要求自然就非常髙。既要有大无畏的献身 精神,又要沉着冷静、富于进取;既要能忍酎孤独,又要善于与人相 处。所以,航天员人格心理学应当是一个重要组成。
(2) 航天社会心理学
航天员来自大社会,在航天中又形成自己的小社会。大社会 的影响,包括社会对航天员的期待、鼓励和赞扬,以及家庭的激励 和制约。航天中小社会环境因素则包括,成员组中航天员之间的 相互关系,诸如分工、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地 面航天医生、飞控人员及家庭成员的通信联络、信息和情感交流 等,这些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航天员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所以,航 天社会心理学与一般社会心理学比起来,更具特殊的意义。
(3) 航天应激心理学
在航天中,航天员必须面临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剌激。 高强度的生理应激亦会转化为心理应激,如,上升段的超重、振动、 噪声等剌激,以及入轨后的感觉一运动模式紊乱造成的空间定向 控制的困难等。心理应激因素则更为突出,特别是航天初期的髙 风险预期,以及长期飞行中的孤独、单调应急等。这些应激因素对 航天员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和情绪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 响航天员之间的相处关系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航天员自身的 健康。所以,航天应激心理学在航天心理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 位。这与一般心理学有很大的不同。
(4)航天认知心理学
与一般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比起来,航天认知心理学的范围要小得多,但又不能忽略。因为,在航天环境中的认知既关系到航天任务的完成,又有自身的特点。因为在航天中,航天员面临着特殊的信息环境,大量的舱内和来自地面的信息需要感知、分析判断,对于各种工况需要根据地面训练的经验和飞行中的新情况作出处理决策等。所以,对航天员的认知心理活动的观察和研究,不仅有利于航天员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而且对于在航天环境下的认知过程的特殊规律的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般认知心理学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认识扩展机会。
在上面列出的四个组成中,虽然都具有重要性,但在航天心理学发展的不同时期,重点应有所不同。
在载人航天发展的初期,重点宜放在航天员人格心理学和航天应激心理学的建立和完善上。随着航天时间的延长,航天社会心理学和航天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性便不可避免地增强。而航天应激心理学的内容则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而需要不断更新。
航天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航天心理学主要研究航天环境条件下航天员心理活动 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并研究运用其规律进行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心理保健、心理支持、指导工程 设计等工作,其研究成果对人们正确认识航天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阐明其规律、丰 富心理学科在特殊领域的成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同时,指导人们按照航天活动任务的特点和要求选 拔训练航天员,运用心理活动规律保障航天员的安全、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对保证航天任 务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 客观性原则 人既是一个生物实体,又是一个社会实体。人的心理活动既是主观能动 性活动,又以客观存在为前提。人的心理活动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又表现于社会 实践活动之中。因此,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时,采用客观性原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 的。这个原则意味着研究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照它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本来面目加以考 察,并以实践活动作为检验标准。
客观性原则要求在人的活动中研究人的心理。既研究典型条件下的心理现象,也研究非 典型条件下的心理现象;既研究相互一致性的事实,也研究相互矛盾的事实。只有全面的研 究,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客观性原则还要求在实验设计、搜集材料、分析综合时,从实际 出发,以亊实为依据,从主、客观辩证统一过程分析,坚持实事求是。
2. 发展的原则 航天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发展的原则。从招考新生进入飞行学院 学习、毕业后到航空兵部队或民航单位正式飞行、不同机种改装飞行、承担不同飞行任务,到 在不同时期及年龄阶段飞行等,飞行人员的心理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这是因为人的心 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正是这种变化,促成飞行人员心理逐渐成熟与发展。
从发展的观点研究飞行人员的心理现象,不仅要研究已形成的心理品质,还要研究其动 态变化和发展过程、发展条件,这对掌握飞行人员的心理规律,培养飞行人员的健康人格有着 极为重要的意义。
3. 系统性原则 系统论的观点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争物普遍联系的法则。人的心理是 一个观念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心理各部分与各过程相互作用,并调节发展,与人的躯体、 外部世界和人际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航天活动是一个巨系统。航天心理学的研究要把人放在这个巨系统中,从事物 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航空航天人员的能动性去考察他们的心理,揭示其心理活动规律,以 及工作效率和个体差异的本质。系统性原则提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有整体观点和层次结 构观点。
1995年底,我国首批航天员选拔正式启动,分为航天教练员选拔和航天员选拔两部分,选拔人群为空军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在选拔实施前,建立了选拔组织机构,制订了基本条件选拔标准、临床医学选拔标准和心理学选拔标准以及综合评定标准等。1500余名候选者经过初选的档案审查、空军疗养院检查,确定60名预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1996年11月,复选正式实施,内容包括临床医学检查、一般生理功能检查、航天环境适应性检查以及心理测评。复选历时两年时间,最终选拔出我国首批航天员。
航天员的选拔催生了航天心理学的发展。这次心理选拔主要是通过调查、观察、会谈、测验和模拟实验等方法,针对个性特征、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进行测评,以挑选出心理素质优良者进入航天员队伍,淘汰有潜在性心理异常、个性偏离和障碍的候选者。心理选拔小组通过深入的调研论证和任务分析,结合载人航天任务的实际需求和心理要求,制订了相应的心理选拔项目、程序和综合评定方法。心理选拔的内容主要包括个性选拔和心理能力选拔两部分。个性选拔主要采用心理调查法和心理会谈两种方法进行,对候选人的情绪稳定性、意志、人际相容性、危险情境下的反应能力等进行评价。心理能力选拔分为一般心理能力测试和心理运动能力测试两部分,主要包括数字搜索、速度估计、组合图形、比较刻度、心理旋转、注意广度、智力测验、双重任务等与航天任务高度相关的认知项目。
第一次航天员心理选拔任务初步奠定了我国航天心理学工作的基础,科学地制订了航天员心理选拔的策略、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为航天员的心理训练、后续心理选拔和载人航天中长期心理问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为了制订我国女航天员心理选拔标准,2008年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心理工作者对若干名空军女跳伞员进行了心理品质和能力测评分析,获得了与女飞行员相似群体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常模,为女航天员的心理选拔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在经过前期的选拔论证和准备(对首批航天员选拔情况进行了分析复核,结合任务飞行乘组选拔经验以及开展的女性航天员生理功能和心理选拔技术研究实验,制定了第二批航天员选拔系列标准),2009年年中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正式启动。在初选阶段,依据第二批航天员选拔的基本要求和空军疗养院检查结果,从数千名男性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和女性飞行员中选出共计45名候选者进入复选阶段。2009年下半年,45名候选人完成了全部临床医学检查、生理功能检查和心理测评工作。本次心理测评工作在充分分析首批航天员心理选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沿用了首批航天员心理选拔的技术体系,更新了心理选拔的指标体系,改进了当前不合时宜的测评手段和方法,完成了对心理选拔标准的修订,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航天员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在开展航天员心理选拔工作测评程序和方法研究的同时,中国航天员中心积极开展航天任务中的情绪变化规律和心理训练、心理支持技术研究。通过开展航天员情绪研究,评价航天员执行任务期间的情绪状态,获得了短期飞行任务航天员情绪状态变化资料,了解执行任务航天员情绪变化规律和趋势,为航天飞行中航天员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积极开展心理训练和心理支持方法及技术体系的拓展和开发,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和支持T作,对于确保航天员圆满完成载人航天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航天员心理选拔工作是在充分调研和总结国外几十年航天员心理选拔经验基础上进行的, 从心理选拔的项目和内容上看,覆盖了俄、美及其他国家航天员心理选拔内容的绝大部分。从心理选 拔的方法上看,我国航天员心理选拔综合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主要体现 在以下4个方面:①心理调査与心理访谈相结合,兼顾到长期的历史印象和当前直观的了解,信息比 较全面;②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能力测验,避免了静态测验结果仅与初期飞行成绩有关,即随时间延 长准确度减退的现象;③个人和小组测验相结合,兼顾到个体心理品质与社会性品质即人际关系、心 理相容性的同时考査;④心理选拔与精神卫生选拔并重。
我国的航天员心理训练的方法没有现成可供参考的材料,只能在充分理解任务要求的基础上,按 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训练方案,经过其他群体反复试验、反复修改,再投入实际的航天员训练。
经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不断探索,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中国航天员心理训练体系,特定的场景对特定训练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航天心理训练突出如下特点:①高效快捷的系统化训练;②认知、情感、行为多维一体的 整合训练;③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