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8:51
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65亿元,综合经济效益9.65亿元。职工人均收入66000元,村民人均收入61000元。
全村现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317户、1219人,可耕土地900亩、山林200亩、精养鱼塘60亩。1979年,以6万元农业积累开始创办工业企业。随着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1997年8月,组建了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现控股、全资、参股工商企业28家,拥有总资产108亿元,职工1.2万人。集团公司控股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987)在2004年成功上市。
全村形成以纺织、印染、热电、建材、冶炼、饰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以宾馆、商场和房地产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布局;以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村庄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水平,文化、教育、卫生及各项福利事业日趋完善。全村从幼儿到大学实行免费教育,上大学享受奖学金;统一推行村民养老金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村民、职工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进村入户;村民每人每年发放福利费。
在村党委和村委的同志们带领下,航民村做到理思路、议大事、谋大局、重长远、想未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带领全村村民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导航民村阔步迈向共同富裕。
航民村的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省模范集体、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绿化村和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村”等称号,村党委二度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解放前,航民人主要以打鱼为生,当时的航民村穷得远近闻名,俗称“三只半米淘箩,三十六根讨饭棒”。解放后,航民人仅靠400多亩种粮地维持生活,到1978年,全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为148元,仍然是一个“倒挂户多、缺粮户多”的贫困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航民村抓住机遇,凭胆识和勤奋去开拓、去创造。1979年12月,航民人以仅有的6万元集体积累资金,在万分艰苦的环境下,购买国营印染厂淘汰的旧设备,买了12口大水缸作染缸,创办了第一个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开启艰苦创业的历程。
“百万富翁”并没有使航民村的干部群众陶醉,而是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航民人把85%的税后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大厂带小厂,老厂带新厂。随着印染规模的扩大,先后办起染料厂,纺丝厂,热电厂,成为全国知名印染基地。
随着村办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90年代后,航民人先后办起了商场、星级宾馆、农场、养殖场等。
航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着力提高文化素质,先后建起了文化中心、幼儿园。
江泽民、李瑞环、乔石、万里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航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接见了村党委书记朱重庆。航民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萧山东部有座航坞山。相传很久以前,钱塘江流经航坞山归入大海,越王勾践修筑都城,曾采石于此,江边设有停泊船只的船坞。“航民”的先民聚居在航坞山旁,故得名航民村。
当时,航坞山上有一盏日夜闪光的航标灯,指引着在翻腾的江潮上航行的船只,也指引着航民村从贫穷走向富裕。
如今的航民村犹如一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航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正奋力搏击,乘风破浪,闪放着璀璨的光彩。
航民村辖浙江最大规模的村级集团企业——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强有力的经济后盾支持下,经过四十年的规划建设,村庄建设达到了城镇化水平,文化教育卫生及各项福利事业蒸蒸日上。村民生活水平质量显著提高,群众素质也日益提升,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了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一直位列全国富裕村名单中。
航民村地处长江三角洲钱塘江南岸,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辖下的一个行政村。多年来,航民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创新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推动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的成功路子。先后荣获了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首届魅力新农村”和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十大特色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等光荣称号。
一、始终坚持发展要务,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航民村的立村之本。多年来,航民村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工业。航民村一直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村里的重点企业航民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28家,总资产达108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控股的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功在国内A股市场实现上市,现已是国内纺织印染三十强。在航民集团带动下,航民村已成为以纺织、印染、热电、黄金饰品相配套的现代生产项目集聚区,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印染成品从村里往北可以铺到北京,被誉为“航民印染,一日千里”。
二、始终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航民村提出“强工、兴商、稳农”的发展策略,在坚持工业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经济转型。航民村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标准农田改造,分片建立了3个农场,以机械化大生产来解放农业劳动力,17个农业工人管理900亩农田和养猪、养鸡、养鱼等畜牧生产。航民村还充分发挥地处杭州市郊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商场、星级宾馆、房地产,以及银行、物流、仓储等生活和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村的经济结构逐渐由工业“一轮驱动”,向二、三产业“两轮驱动转变”。
二、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实现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是航民村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航民村通过大力实施“三个提高”,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航民村统一推行了村民养老金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村民和职工人人都享有一份医疗保险。航民集团还投入过亿元,补贴村民建成了拥有300多套整齐划一的别墅新村。村还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免费对村民和外来员工开放,建造了职工公寓2.7万平方米,建造外来员工居住中心,使外来员工安居乐业。
三、提高村民素质。航民村积极推进12年义务教育,村民的子女从幼儿到高中教育全部实行免费。对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次性给予1万元奖学金,并每年给予报销学费8000元,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村还成立教育基金会和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并与浙江丝绸工学院、东华大学进行合作。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鼓励村民深造学习。如今的航民村,真正实现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群众生活安然,整个村没有发生一例上访事件,村民人人都有一种幸福感,呈现出一派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四、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是航民村的成事之基,谋事之道。航民村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航民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坚持选好配强两委领导班子。航民村每一届村级领导班子都实行民主选举,干部的工作成效由村民评议,接受村民的监督,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搭建科学合理的治理架构。村党委主要负责政治上的领导和引导;村委会负责管理村的公共事务和社会各项事业;航民集团在村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处理经济事务,三者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形成了齐心合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干净干事的工作制度。凡涉及股权量化、福利保障、股金分红等重大事项的研究,一律由村民集体讨论决定。村所有领导班子成员要求做到“三个不准”。即不准接受群众的吃请;不准在经营中拿回扣;不准过问家属的工作安排。航民集团成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规定董事会主要由党员及外部专业人士出任,对航民股份等20多家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监事会主要由村委、村民代表出任,以监督企业的经营。近40年来航民村没有一个干部因村民不满而下台,为航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航民村成功地走出了农村工业化致富的路子。1979年以6万元集体积累创建的第一家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到1982年利润突破百万元,航民成为当时萧山第一个“百万富翁村”。此后采用母鸡下蛋的办法,大厂带小厂,老厂带新厂,走出去,请进来,成功地办起一个又一个企业。随着印染规模的扩大,染料供应日趋紧张,村里下自己办了一个染料厂。染料问题解决了,纺织化纤原料又非常紧缺,又上马了一家纺丝厂。依托印染主业带动,前后延伸,配套发展,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以印染、黄金为主,纺织、染料、热电相配套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航民村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适应村级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原来的承包到户,过渡到土地归总、规模经营,专门成立了农场和畜禽养殖场。17个农业工人,依靠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耕作着900多亩土地,管理60亩鱼塘,还饲养禽畜、鸵鸟,种梨、种桃等,2020年生产粮食60.5万斤,菜籽6.7万斤。全村村民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老年村民享有退休金、养老金。全村液化气、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普及,户户住上庭园式楼房和别墅。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发展。随着村民转变身份务工经商的人日渐增多,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87年,村民主动要求村里收回承包责任地,村里顺应民意,发挥集体经济力量大的优势,建设起机械化农场和养殖场,进行集约化粮食生产经营。生产出来的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村里按各户人口供应给村民,剩余的投向市场。航民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奔上了既富又稳的共同致富发展大道。
航民村干部走访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步子,如今,航民的村容村貌建设已达到现代城镇化水平,文化、教育、卫生和其它福利事业日趋完善。全村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费用都由集体经费支付;统一推行了村民养老金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村民、职工人人享有医疗保健条件;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早已进村入户。在分配体制上,航民村既坚持了共同富裕的方向,又不搞平均主义,营造出一个“充分就业+按劳、按股分配+社会福利”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实现了“全村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的发展目标。航民村先后被省和中央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村镇建设文明村”等称号,村和公司党委数度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持巩固发展集体经济,是航民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村庄小康建设全面推进的根本保证。航民村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村庄建设、村民社会福利保障、科教文化、生活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小康建设全面推进,根源在于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现实使干部群众认识到,如果不壮大集体经济,航民村就不会有如今的面貌,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可能家家都是富裕户。
1999年在坚持集体资产控股地位和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构建村民、职工、经营者与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根据村民意愿,提出了集体控股、量化股权的产权改革方案。把全村的股权进一步明晰,由村集体控股56%,量化44%给村民、职工和管理技术人员。每年按资分红,把原来集体资产看似“天上的月亮”,天天看得见,就是摸不着,转化为照亮每家每户的“温暖阳光”。“充分就业+按劳按资分配+社会福利”,让村民觉得搞集体经济有出息,有奔头,也让人感到依靠集体有前途、有保障。
集体经济能够发展壮大,与领导班子及其主要成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密不可分。航民村的带头人朱重庆是航民村发展中的关键人物,在进行产权改革时他坚持自己同其他职工和村民同样量化股权,分红加工资奖金收入不及厂长、经理和销售人员一半。他稳健低调,严于律己,他爱人一直干着出纳员,他一贯不讲排场、摆阔气,一直坐普通轿车。他先后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中国第二届杰出青年、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曾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航民村控股的浙江省最大的村级企业集团,注册资本55000万元。
航民集团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非织造布项目生产效益快速增长,电解铜产销两旺,中外合资的黄金饰品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航民的主业纺织印染业的装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产品质量与国际主流市场接轨,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印染企业之一。由于印染以及与其配套的热电等项目都是有污染的,航民村为此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重视环境治理,热电厂实行集中供热,拆除分散在各厂的小锅炉,关停水泥厂立窑,净化大气环境;建造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1989年度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庄
2002年度被中央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1987年度被获得省文明村称号
1995年度被评为浙江省小康示范村
1990年——1999年连续被萧山人民政府评为红旗村
2000年——2003年连续被萧山人民政府评为现代化建设标兵村
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
2016年,中国最富有的村子
浙江第二批省级农村引型社区
2020年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