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8 16:04
船娘起源于隋朝,隋炀帝下扬州时,在古运河上不用壮丁划船,偏爱美女背纤,所以船娘得以出现,自从隋炀帝后,各朝代都有船娘,并逐渐形成一种职业,与船夫相对应。“西湖水滑多娇娘”是宋朝诗人秦少游描写西湖船娘的诗句,也许还得探究,但西湖船娘早在南宋时便已著称天下,却是不争的事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盛赞扬州三月美丽的画境。七月的扬州,虽说错过妩媚的三月,但仍能领悟“桃红柳绿”的美景。进入梅雨季节,虽说是旅游的淡季,但还是游人如织,从游客惊艳的目光中便可知晓他们视觉上的诗意和喧闹。
游瘦西湖,最好的方式是乘船。在一个小雨潇潇、雾气蒙蒙的早晨,独自登上船娘的游船,尽览瘦西湖风光。一开船,船娘便哼着扬剧把我带入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两千多年前的扬州古景。
扬州的船娘是有别于其他水乡的。周庄的船娘说的是吴侬软语,哼唱的是昆剧小调。而扬州的船娘则是软语轻唱,细声细气,煞是好看。即使用力摇橹时,也不显的粗野。船娘的“船调”,无论是吟唱扬剧、清曲,还是现代流行歌曲,曲曲腔调悠扬,还真有些专业味道。也可偶尔停桨,让船随意摇动,微闭双目,体味一下“ 人在画中游”的梦境。
扬州的船娘一向受文人的关注。1928年,时年32岁的郁达夫来到了瘦西湖,见到了五亭桥,心情顿时豁达爽朗开来,后来在他那篇著名的游记《扬州旧梦寄语堂》有这样一段关于船娘的文字:“还有船娘的姿势也很优美。用以撑船的,是一根竹竿,使劲一撑,竹竿一弯,同时身体靠上去着力,臀部腰部的曲线和竹竿的线条配合得异常匀称,异常复杂。若当暮雨潇潇的春日,雇一容颜姣好的船娘,携酒与菜,来瘦西湖上游半日,倒也是一种赏心的乐事。”
从清代开始,船娘的形象便在文人笔下反复出现。但是,船娘的名声却是扬州文化中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这名声中透出一丝甜媚和浪漫,给瘦西湖的山水楼台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蔷薇色。
当代扬州船娘们的轻轻摇橹时倒映在湖中的身姿,也同样让人流连。这些穿着统一服装的、来自水乡的年轻漂亮女孩子,架着各式小船在瘦西湖上来往穿梭。湖面上,间或漂来一两条戏船,扬州清曲和扬剧的曲调便会擦着水面悠悠而来。
金庸先生笔下的杭州船娘,有几分奢华和世故,现实中的西湖船娘更多的是质朴和端庄。
在旁人的眼里,在西湖上划船应该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而船娘日日与湖光山色为伴,与阳光风浪为伍,一个个都成了健康娇美的“黑牡丹”。“看天吃饭”的她们,生活并没有文人雅士眼中的诗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们都是游客眼中与西湖不可分割的美丽风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跟着船娘游西湖”一定是一种诗意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