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觉障碍

更新时间:2023-09-15 10:56

色觉障碍,分色盲和色弱二类,色盲是缺乏或完全没有辨色能力,色弱为辨色力不足。色盲包括红色盲、绿色盲及蓝色盲、全色盲。后两种少见,色弱也包括红、绿、蓝色弱,亦以前两种常见。导致色觉障碍的原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的。其中常见的红绿色觉障碍,是一种连锁隐性遗传病。现代西医学对色觉障碍尚无有效的疗法。

治疗

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

主穴:瞳子髎、睛明、丝竹空、攒竹、天牖。

配穴:足三里、合谷。

治法

每次选主穴2~3穴,配穴1穴。以氦氖激光器进行穴位照射。波长为6328埃,功率40毫瓦,电流量15毫伏。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如疗效不佳,继续照射,不间歇。

疗效评价

共治21例,近期痊愈10例(47.6%),显效3例(14.3%),有效5例(23.8%),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为85.7%[10]。

简述

针灸治疗视物易色者,古代医学著作中未载。现代治疗色觉障碍的最早报道,见于1959年[1],之后,就不断有临床文章出现,包括百例以上的病例分析,并开始探索一些有效的新穴。至70年代,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照观察,发现针刺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效果是肯定的。近10年来,在穴位刺激方法有较多的尝试,除体针、电针外,耳针、头针、声电针、光针以及穴位注射等,都有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日本、美国、西德等国也陆续有文章发表,用针灸为主,所选穴位亦和我国相似。综合国内外的情况,针刺及其变革疗法对常见的红绿色盲或色弱都有较好的效果,色弱疗效更优于色盲,对全色盲的效果较差。目前,由于各地所定的疗效标准不一致,加之采用穴位刺激方法有别,所报告的近期疗效差别较大,在52%到100%之间。远期疗效尚不够理想,但对于疗效不巩固者,再予针灸,仍可减轻。

体针

取穴

主穴:天牖、风池、瞳子髎、攒竹、睛明、臂臑、四白、承泣。

配穴:丝竹空、阳白、合谷、足三里、鱼腰。

治法

主穴每次取2~3个,配穴1~2个。可轮流选用。眼区穴,用30号毫针,缓慢深刺1~1.5寸,直至眼球有明显的胀感。风池穴向同侧眼 外眦方向进针,促使针感向前额或眼区放射,不留针。余穴直刺至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尽量使针感向头、眼方向放射。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眼区穴位轻刮针柄20次,余穴运针1次。如条件许可,针后可嘱病人静坐或静卧1小时,闭目体会眼部感觉。第一疗程,每日1次,共10次,间隔3~7天后,行第二疗程,改为隔日1次。尚可配合服用杞菊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9g。

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近期痊愈:能识《色盲检查图》(俞自萍编)所有版面的图示,自然光下10秒钟内读出每个版面图字和颜色,并能准确描绘。显效:有1~5个版面图或字识别不清。好转:有6个以上版面图或字认辨不清,但较治前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共治904例,其中804例按上述标准评定,近期痊愈429例(53.4%),显效137例(17.0%),有效218例(27.1%),无效20例(2.5%),总有效率为97.5%。在近愈病例上,红绿色弱明显优于红绿色盲[2~5]。另100例,总有效率亦为98%[12].

电针

取穴

主穴:分2组。1、睛明、丝竹空、瞳子髎、上关;2、球后、攒竹、翳明、阳白。

配穴:天牖、鱼腰、太阳、风池、合谷、臂臑、足三里、足光明。

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选2~3穴,2组交替。配穴1~2穴,轮流选用。进针得气后,眼区及邻近穴,用平补平泻;四肢穴位用补法。针眼区穴时,要求针感能达到眼球。施手法0.5~1分钟后,接通电针仪,用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疗效评价

以电针法共治381例,近期痊愈205例(53.8%),显效84例(22.0%),有效80例(21.0%),无效12例(3.2%),总有效率为96.8%[7,8]。

穴位注射加电针

取穴

主穴:分2组。1、球后;2、上明、下睛明、健明、增明1、增明2。

配穴:合谷、足三里、足光明、瞳子髎。

上明穴位置:眉弓中点,眶上缘下。

健明穴位置:睛明穴上5分。

增明1穴位置:上明穴内侧旁开2分。

增明2穴位置:上明穴外侧旁开2分。

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

每次取主穴1组。第1组穴为穴位注射,第2组穴则为电针。其操作如下:以4号注射针头吸入药液,刺入球后穴,缓缓送针至眼球有酸胀,推入维生素B12,开始每穴0.5毫升(含量为100微克/毫升)。如效欠佳,可增加浓度和注射量,每次最大量为1毫升500微克。电针法为:取主穴2对,配穴1对。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脉冲连续波,频率为16~20次/分,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约0.2~1.0毫安,通电10~15分钟。穴位注射和电针均为隔日1次,互相交替。14天为一疗程,停针4~6日再作下一疗程。

疗效评价

共治804例,以略低于上述标准评定,近期痊愈336例(41.8%),显效322例(40.0%),有效146例(18.2%),总有效率达100%。无无效病例。曾对部分患者作了随访,远期疗效也较满意[6]。

耳穴压丸

取穴

主穴:分2组。1、眼、缘中、肾;2、目1、目2、肾上腺、皮质下。

治法

每次选1组,双侧均用。以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置于0.7×0.7厘米小方块胶布上,贴于耳穴,内外耳廓对贴,以加强刺激。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按压5分钟。每周贴敷2次,两侧穴位交替轮用。

疗效评价

共治61例,近期痊愈25例(41.0%),显效11例(18.0%),有效21例(34.4%),无效4例(6.6%),总有效率为93.4%[9]。

头针

取穴

主穴:枕上正中线(或视区)、枕上旁线。

配穴:足三里、光明。

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主穴以28号2寸毫针,快速进针,并刺至所需深度,用拇食指持续捻转1分钟,频率180~200次/分,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作同样手法1次,或不捻转留针30分钟。亦可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240次/分,持续15~30分钟,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配穴,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疗效评价

共治62例,痊愈或基本痊愈42例(67.7%),显效12例(19.4%),进步5例(8.1%),无效3例(4.8%),总有效率为95.2%[11]。

【主要参考文献】

[1]郑静候。针刺治疗色盲症的初步经验介绍。中医杂志 1959;(7):58。

[2]李奋豪。针刺治疗色盲515例疗效观察。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7:377,上海。

[3]周信华,等。针刺治疗先天性色觉障碍94例。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84;(4):21。

[4]陈克勤,等。针刺治疗先天性色觉障碍109例疗效观察。陕西中医 1983;(针灸增刊):4。

[5]孙清云,等。针刺治疗色觉障碍86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1984;25(9):64。

[6]黄学礼,等。针刺结合维生素B12球后注射治疗先天性色觉障碍804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9;9(4):1。

[7]刘杭华。电针治疗色觉障碍20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 1983;(7):40。

[8]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05。

[9]刘森亭,等。耳穴贴压治疗先天性色觉障碍61例。陕西中医 1986;7(10):456。

[10]汪一琦。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色盲21例。江西中医药 1984;(5):35。

[11]王仰文,等。头皮针治疗色盲62例。陕西中医 1988;9(5):232。

[12]徐振华,等。针剌为主治疗色盲100例。 上海针灸杂志 1997;1691):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