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9 13:39
艺术表现力,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感染力。我们这里讲的模糊摄影的艺术表现力,也就是在探讨模糊摄影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多重作用和强劲的感染力量,以及在美化画面、艺术造型诸多方面的特殊效应及其内蕴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品位等等。
突出主体形象
模糊摄影用清晰、模糊影像虚实映衬和对比的手法,使被摄主体形象在画面中显得更加突出。阿根廷著名摄影家劳达拍摄的《战士之母》,就是一个极突出的例证。在这幅作品中,前景虚糊的影像是一队前进中的战士,简洁的背景中是一位影像非常清晰,形象刚毅严肃的母亲,在虚糊前景的映衬和虚实对比中,使这位英雄的母亲形象更为突出和高大,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情力量。
展现纵深空间
模糊摄影利用烟雾、雨雪等现象,使画面中部分景物成为朦朦胧胧隐约可见的影像,从而使画面展现的自然风光,具有了特殊的空间透视效果,显得纵深感非常强。照片《方山云雾》中远景中的层层山峦被云雾笼罩,成为模糊影像,色彩浅淡,给观赏者在视觉中产生了层层“后退”的感觉,画面显得更加深远,具有了很强的空间纵深感。
丰富画面内涵
一幅摄影作品,如果影像都十分清晰,观赏者会一览无余地看到画面上的一切,如果有些影像模糊不清,将会包含更多的内容,而且极易使简洁的形象变成耐人寻味的景物,从中咀嚼出更丰富的味道来。著名摄影家胡培烈拍摄的《现代舞》,舞者模糊的影像,显示出了激烈、欢快、忘情的内涵,虽然使读者看不到舞者的清晰影像,但已令观赏者品味出了舞蹈内涵的品位。如果把舞者一个个清晰地排列在画面之中,让读者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张舞台舞者照片,平淡无味,没有多少可咀嚼的东西。
隐寓生活哲理
用某一景物寓意某种事物与哲理,是各个艺术门类都惯用的手法,摄影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画面中用虚实对比的方法,隐寓人们生活中的某一哲理,而给人以启迪。我们常说“山欲高,烟雾锁其腰”,此论出自北宋画家郭熙之口,全句为“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雾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意思是说在画面上把高山远水全部画出,画幅再大也不显其高、其远,若“烟雾锁腰、掩映断脉”才让读者有高山远水的感觉。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夸夸其谈的人并不显得知识丰厚,沉默寡言的人别人才摸不透其知识的深浅。溪水哗哗,水浅也;湖水平静,深不可测,生活中就是这样富有哲理。照片《墙头草》,墙头茅草随风倒,寓意没有主意的人,轻飘飘的人。
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
特别是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为最佳光线。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相对,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第二,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雾、轻舟、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第三,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
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阴影所掩盖,被摄体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的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
具体地说:
首先,它能使背景处于背光之下,曝光不足,使背景得到净化,从而获得突出主体的效果;
其次,它能生动地勾勒出被摄体清晰的轮廓线,使主体与背景分离,突现被摄体外形起伏和线条,强化被摄体的主体感;
再次,它能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由于整个画面受光面积小,面部与身体的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形成以深色为主的浓重低调画面,有助于表现人物深沉、含蓄、肃穆或忧郁的性格。
同时,由于影调反差对比度较大,明暗光线布局强烈,既可使人物面部的某些欠缺借助强光加以冲淡,又可利用背光的暗影予以隐匿,以取得扬长避短之效。
第四,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特别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