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

更新时间:2024-10-11 21:09

艾比湖(Ebinur Lake),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北部,介于北纬44°34'—45°08',东经82°35'—83°16'之间。长轴北西一南东向延伸,水位189.00米时,长60.0千米,最大宽24.0千米,平均宽17.8千米,面积1070.0平方千米;其中卤水面积522.0平方千米,最大水深2.8米,平均水深1.40米,蓄水量7.3×108立方米。

形成演变

艾比湖地貌首先由第三纪中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地质构造形成基本骨架,而后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在板块运动,气候导致的风,降雨侵蚀等内、外地貌营力的作用下逐渐演变。

内营力:湖盆区是相对稳定的准噶尔地块的三级构造单元—艾比湖拗陷,两组与湖体大致平行的基底断裂通过湖盆东北及西南。湖盆西南断裂与天山地槽和乌鲁木齐山前拗陷分界。艾比湖沉积物以灰色、浅黄色及黑色粉泥、泥粉及薄层钙质属、灰色细砂层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表明湖泊经历了从浅水到较深水,然后再变浅的演化过程。

外营力: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作用,导致艾比湖湖面波动变化。根据影响程度的差异,艾比湖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①晚更新世晚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气候是影响天然径流量确定湖面面积的主导因素,艾比湖全盛时期最高湖面面积3000平方千米,末次期后气候旱化导致湖面逐渐萎缩,20世纪40年代,湖水总面积缩小至1200平方千米,该时段内年均湖面缩小0.7平方千米;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活动导致的径流量变化成为艾比湖湖面面积的主导因素,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开垦666.7公顷耕地,湖面约缩小2.25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艾比湖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北部,介于北纬44°34'—45°08',东经82°35'—83°16'之间。长轴北西一南东向延伸,水位189.00米时,长60.0千米,最大宽24.0千米,平均宽17.8千米,面积1070.0平方千米;其中卤水面积522.0平方千米,最大水深2.8米,平均水深1.40米,蓄水量7.3×108立方米。

水文特征

补水

艾比湖集水面积50621.0平方千米,补给系数97.0。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有奎屯河,四棵树河、精河、阿卡尔河,大河沿子河、博尔塔拉河和时令河23条,河流年总径流量37.46×108立方米,其中5.6×108立方米入湖,而31.86×108立方米被引入灌区、渗漏地下和消耗于地面蒸发与植物蒸腾。由于入不敷出,湖泊萎缩,1950年以来湖面缩小了548.0平方千米。其中1988年6月—1989年5月水量收支盈余0.56×10立方米,使湖面增至651.0平方千米。

卤水成分

艾比湖卤水分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以湖表卤水为主。湖表卤水,相对密度1.079,pH值8.09,矿化度112.4克/升,盐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盐型硫酸钠亚型。晶间卤水,赋存于石盐和芒硝层中,相对密度1.237,pH值6.91,矿化度377.74克/升。

流域特征

地质

艾比湖湖盆为中—新生代构造断陷盆地,受天山北麓和费尔干断裂控制而强烈下沉,成为准噶尔古陆块西南缘最低洼的沉降拗陷。基底为古生代变质岩系,边缘零星出露第三纪砂泥岩和含膏岩系;盆内为冲积、风积和湖积砂砾石、粉砂粘土和盐类化学沉积覆盖。据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89-X-CK4孔剖面,自下而上为:

地貌

滨艾比湖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为平坦的奎屯河冲积和湖积平原,沿湖有级湖积阶地及多道浪蚀堤,最高1级高出现湖面85.0米。

气候

艾比湖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8℃,1月平均气温-16.0℃,极端最低气温-36.4℃(1955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5.0℃,极端最高气温41.3℃(1987年7月31日);多年平均无霜期190天,日照时数2722.6小时。年均降水量90.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63.9毫米(1958年),最小年降水量28.5毫米(1957年),蒸发量1662毫米。湖盆西北部为著名的大风口——阿拉山口(又名准噶尔门),全年大风日数164天,最多185天,最大风速55.0米/秒。

自然资源

卤水资源

艾比湖卤水分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以湖表卤水为主。湖表卤水,面积562.5平方千米,水深2.95米(1987.10),估算储水量7.3×10立方米。利用湖表卤水,在南岸盐田滩晒石盐和芒硝,并用老卤晒制镁盐。晶间卤水,赋存于石盐和芒硝层中,是生产原盐和再生盐的重要卤水原料。

盐类资源

艾比湖盐类矿物有石盐、芒硝、无水芒硝、白钠镁矾,泻利盐,水氯镁石、石膏等,以石盐、芒硝为主要盐类矿物。

艾比湖盐类资源有石盐和芒硝,以石盐为主。石盐分布于湖盆边缘,主要在沙泉子和老盐滩,为残余卤水和浅层潜水,经蒸发而形成,以沙泉子盐滩规模较大,面积10—15平方千米,盐层厚度0.35米,NaCl含量95%—98%,估算石盐储藏量1000万吨。芒硝矿分布于湖区北岸,顺湖呈带状,矿体长10千米,宽2米,层厚0.05—0.1米,为湖水蒸发析出的球粒状原硝。湖区南岸小湖盆地或洼地亦有次生芒硝沉积。

生物资源

艾比湖的植物资源有红柳、芦苇和蒲草等,多生长在湖区南部,精河,博尔塔拉河下游,地表水或潜水较发育的地区。

艾比湖的动物资源包括水禽和喜盐虫等。水禽有黄鸭、赤麻鸭、斑头雁、白天鹅和棕头鸥等观赏性动物。春夏季节,湖面数十万只水禽游荡,是具有开发远景的旅游资源。喜盐虫类主要是卤虫资源,在湖区中、东部水深2—2.9米水域,呈东西带状,长8—12千米,宽30—40米,层厚3—5毫米。

历史文化

艾比湖又名库尔湖,艾比系蒙语音译名,指当地一种地方风名。

生态保护

过往状态

多年前,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过度捕捞,艾比湖湿地特别是科克巴斯陶林区的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周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湖面最小时仅剩362平方千米。由于地处大风口阿拉山口的下风向,艾比湖一度因其干涸的湖底成为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

措施

当地政府采取了禁渔禁牧、生态补水、打击盗挖盗采、植被恢复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艾比湖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2015年,为进一步保护艾比湖湿地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对生活在这里的54户牧民实行生态移民计划。

2021年10月,艾比湖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

2022年,实施引水工程,在苏木鲁克区进行了5000亩的植被修复。

保护区

【主词条: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是新疆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广阔的野生林区以及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天然基因库。

保护区目前有18座管护站,5座生态观鸟亭,1座国家野生动物救助中心,60名管护员,还安装了防护隔离带、高倍监控设备云台、配备无人机。通过“云监控+人工巡查+无人机巡护”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巡查、监测无盲区,护林防火全覆盖、无死角。

据统计,保护区现有野生植物66科281属579种;脊椎动物327种,其中鸟类种类从2000年保护区建立初期的111种增加到267种,观测鸟类总量超过200万只。

开发利用

艾比湖资源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有沙泉子精河老盐场,生产原盐和再生盐。目前成立有艾比湖盐化总厂,除在沙泉子,老盐场继续开采生产原盐外,还在湖南岸利用盐田和抽取湖表卤水,滩晒石盐和芒硝及水氯镁石矿,产品有原盐、粉精盐、加碘盐、风化硝、水氯镁石等矿物原料。生物资源开发主要是采捞卤虫卵,然后加工外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