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9-29 00:32
节旄,汉语词汇,拼音jié máo,解释为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指旌节。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2、指旌节。
《汉书·苏武传》:“﹝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唐·王维《陇头吟》: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唐·郑愔《塞外》诗之二:“子卿犹奉使,恒向节旄看。”
唐·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诗:“曾向人间拜节旄,乍疑因梦到仙曹。”
宋·司马光《赐殿前都指挥使安武军节度使郝质不允诏》:“卿以沉勇冠军,忠厚许国,内典严卫,外秉节旄,夙夜之劳,简于朕志。”
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奉勑王朝,会向江南仗节旄,文武听吾调,生杀凭吾造。”